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后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互相征伐,戰爭頻繁。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國勢力強盛,欲圖稱霸中原,企圖北上。北方強國晉國自晉文公上位以來,實力逐漸恢復。晉文公知曉楚王圖謀,遂先下手為強,與楚國發生戰爭。
?解析城濮之戰是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78 ℃城濮之戰誰贏了 楚國為了爭奪中原的霸主地位,以本來屈服于楚國的宋國投靠了晉國為理由,親自率領軍隊對宋國進行討伐,晉國出手營救了宋國
?解析城濮之戰是不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128 ℃城濮之戰發生在公元前632年,春秋時期,由于晉文公與楚成王為爭奪中原霸權而引發的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晉文公于二十年初率領軍隊攻占楚國的
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為了爭奪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晉軍制定詳細的策略,大敗楚軍,確立了晉軍在中原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晉文公率領軍隊從棘
?城濮之戰是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城濮之戰的意義
191 ℃城濮之戰中晉國以戰車七百乘、五萬多兵力擊敗楚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聯盟軍隊十余萬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春秋時期,楚國陸續征服了許多
城濮之戰,這場影響春秋時期的大戰最終以晉軍的勝利而宣告結束。在這場戰爭中,不可一世的楚軍幾乎全軍覆沒,失去了稱霸中原的機會。而反觀
成語“退避三舍”出自城濮之戰,成語的意思是主動退讓九十里,也比喻退讓河回避,避免發生沖突。 晉文公繼位以后,整頓內政,大力發展晉國
?城濮之戰中的人物分析 城濮之戰意義有哪些
171 ℃城濮之戰中,晉軍贏得了勝利,楚軍卻落敗而逃。這場戰爭中的主要指揮的人物是戰爭勝負的關鍵。從晉國的國君到臣子都是有智慧和膽識的,但楚
?城濮之戰楚國為何為敗給退避三舍的晉國?
166 ℃在了解城濮之戰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退避三舍這個成語的典故。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城濮之戰正是晉文公重耳兌現了他退避三舍承諾的一場戰
?城濮之戰的意義 確立晉軍在中原不可撼動的地位
124 ℃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為了爭奪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晉軍制定詳細的策略,大敗楚軍,確立了晉軍在中原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晉文公率領軍隊從棘
?解說城濮之戰是不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65 ℃城濮之戰發生在公元前632年,春秋時期,由于晉文公與楚成王為爭奪中原霸權而引發的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晉文公于二十年初率領軍隊攻占楚國的
?城濮之戰交戰雙方分別是誰 城濮之戰誰贏了
177 ℃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為了爭奪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晉軍制定詳細的策略,大敗楚軍,確立了晉軍在中原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晉文公率領軍隊從棘
?城濮之戰交戰雙方是誰 誰贏了城濮之戰
117 ℃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為了爭奪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晉軍制定詳細的策略,大敗楚軍,確立了晉軍在中原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晉文公率領軍隊從棘
?晉文公外逃多少年 是城濮之戰使晉文公稱霸嗎
121 ℃流亡在外19年的晉文公 東周初期,晉獻公吞并了周圍的一些小國,晉國國力逐漸強大起來,晉獻公在賈國娶了妻子,沒生兒子。他和妹妹齊姜通奸
?解讀城濮之戰 強者之爭 為何楚國慘???
194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制霸,占領主導地位幾乎是每個諸侯王夢寐以求的,但是紛爭時代強者為尊,沒有實力談什么稱雄爭霸?當然不自量力者亦有
城濮之戰:城濮之戰(前632年,四月初四,楚軍和晉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交戰)是繼齊、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戰以后,晉國與楚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