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多少年 清朝康熙年間有什么大事
關于康熙在位多少年這個問題,很簡單,他8歲登基,69歲去世,14歲親政的,在位時間,毫無疑問是61年,是中國古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謂是超長待機。
康熙在位61年期間,并沒有懈怠,他從八歲登基開始就知道自己年紀太小,一般大臣在旁邊指手畫腳,后來他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想著要把鰲拜弄死,因為他沒有實權,想了個辦法,抓住鰲拜,之后才撤職查辦。
康熙親政之后的當務之急就是握緊他的皇權,所以他決定撤藩,藩王這玩意,平時很安逸,一不小心就能造反。直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才完成了撤藩,這期間康熙也花了不少兵力物力,也算是損失不少,不過他還是完成了這件事。再后來的臺灣鄭家王朝發生政變,康熙就趁機找人去談判,一舉收復了臺灣。
康熙五十幾年的時候,他還派兵進藏,攻打準格爾部落,之后一直派兵駐扎在那里,幫助搭理當地的事務。
應該說康熙在位61年里,他一直都在鞏固皇權,期間還整頓吏治,他本人還親自離京巡視,最著名的是康熙的六次南巡。他的這一舉動讓自己更多的的了解民情,有利于康熙的一些政策決定,當然少不了的盛世一定要輕徭役,重百姓,
康熙在位這些年,都在認真治理國家,鞏固自己的皇權,在他的努力之下,為后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康熙的父親
康熙的父親是順治,他是清兵入關后的第一代皇帝。順治本名叫做愛新覺羅.福臨。他是清太宗的第九個兒子,親生母親是孝莊文皇后。他的年號是順治,他的在位執政時間是十八年。順治也是一個經歷多事之秋的皇帝,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里打下了天下。
順治帝在六歲的時候就登基了,但是當時是由攝政王和多爾袞輔佐他,大臣當政。后來順治元年的時候,清軍大舉入關,占據了中原地區。同年的時候,還把都城遷到了北京。后來多爾袞在外出射獵的時候不幸去世,所以順治提前開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開始執政。當時抗清的勢頭很強,全國各地有許多頑抗的反抗分子,所以順治在和很多大臣的商討之下,決定采取以下戰略。一方面,施行懷柔政策,采用招降和彌亂的雙重手段。另一方面,順治帝重新任用洪承疇,去讓他鎮壓一些起義的地區。在農業方面,順治帝為了恢復農業生產,他推行屯田政策,積極鼓勵百姓和地主開墾荒地,并設立了一系列的獎懲措施。這樣使從業經濟有所恢復并發展。在政治貪污腐敗上,順治也毫不手軟,他派出了監察御史去各地進行了巡視,整治貪官污吏。
在后來順治十八年的時候,順治帝不幸駕崩,才24歲。后來給他廟號為世祖,把他葬在了清東陵的孝陵里。順治的遺詔把皇位傳給了玄燁,也就是康熙。
康熙生母
康熙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古代女人,一般都是姓后面加一個氏字,這位佟佳氏是佟圖賴的女兒,不過這樣一來,跟父親就不是一個姓氏了,其實一開始他們家都姓佟,是漢人,因為康熙的原因,所以就被抬旗了,變成了滿洲鑲黃旗,這說明康熙爺還是在變相抬高自己母親身份。
據說當時順治帝做了一個夢,夢見遼西方向有一棵閃閃發光的樹,樹旁邊有個美女,結果順治帝走過去的時候那個女人不見了,就去問宮里的風水先生,風水先生掐指一算,算出來就是佟圖賴駐守的地方,就發現康熙生母佟佳氏了。當然這只能當做傳說看看了,畢竟清朝選妃的流程還是很嚴格的。
順治十年的時候,佟佳氏入宮為妃,不過是個庶妃,這種妃一般沒有什么出頭之日,不過她運氣很好一年之后就生下了順治帝的三兒子玄燁,也就是后來的康熙。生下這個兒子的時候她才十幾歲,她并不是最受皇帝寵愛的妃子,當然后宮也不像電視劇里面那么恐怖,他的兒子還是茁壯成長的,后來兒子登基每兩年,這位年輕的母親就去世了,去世的時候不過勉強才二十四歲。
康熙生母佟佳氏,一生短暫,她算不上什么傳奇人物,只是按照清廷規制被選進宮里,她可能是深愛順治帝的,可惜順治帝死的比她還早,于是順治帝死后沒兩年,這個太后也跟著去了。
康熙幾個兒子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康熙皇帝一生共有四十多位后妃,那么以此推算,康熙幾個兒子呢?據資料顯示,康熙皇帝共有35位兒子。在中國歷史上,康熙算得上是一位擁有最多兒子的皇帝了吧!雖然康熙皇帝共有三十五位兒子,但是最被人熟知的只有九位阿哥。
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早年間,最受康熙寵愛的兒子便是二阿哥胤礽。胤礽生于1674年,卒于1725年,是康熙皇帝與赫舍里氏所生的第二位兒子。赫舍里氏生下胤礽后,便因難產去世了。后來,胤礽剛滿一歲時,康熙皇帝便立胤礽為皇太子。胤礽長大后,仗著自己為皇太子并且深受康熙帝的寵愛,便愈發驕橫。1708年,康熙皇帝以四個罪名廢掉了胤礽,而后引發了眾位阿哥對皇位的覬覦。公元1709年,康熙皇帝恢復了胤礽太子之位。三年之后,康熙皇帝再次頒布詔書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而后,胤礽一直過著囚禁的生活,直到1725年去世。
這場皇位拉鋸戰中,最后的贏家便是四阿哥胤禛。康熙晚年時,看見眾位兒子為爭奪皇位而無視手足之情,便不再提及立儲君之事。后來,康熙帝見胤禛沉穩有才,便將胤禛立為儲君。胤禛登基后,除了重用胤祥外,幾乎處死了全部的手足。雖然康熙皇帝有三十五位兒子,但是壽終正寢的沒有幾位。
清朝康熙年間
清朝康熙年間指的是1661年2月5日到1722年12月20日,即為康熙皇帝在位統治時間。清朝康熙年間發生過很多大紀事,比如平定了三藩,加強了清朝政權;統一臺灣;平定了準噶爾汗噶爾丹等等。康熙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因康熙小時候出過天花,順治便將他選為儲君。
1667年,八歲的康熙皇帝在祖母孝莊文太后的幫助下,開始親政。康熙皇帝為了穩固清朝政權,他撤銷以吳三桂為首的藩王勢力。1688年時,康熙下令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起義,前后共花費十年時間,終于平定了這場起義。同時,康熙皇帝得知沙俄經常騷擾東北地區,為了解決這件問題,清朝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以此保障了東北邊境的安全。清朝康熙年間,開啟了“康乾盛世”的序幕,為清朝政權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清朝康熙年間還爆發了較大規模的文字獄。
根據記載,清代文字獄從順治開始,經過康熙時,文字獄的影響力進一步加深。在清朝康熙年間,先后爆發二十多起文字獄,比較大型轟動的文字獄為明史案、黃培詩案、南山案和朱方旦案件。雖然康熙皇帝對知識分子采取寬容政策,但是依然有很多無辜學者死于文字獄中。從這一方面來說,阻礙了社會先進思想潮流的進步。除此之外,清朝康熙年間修建了大量的皇室陵園,為后來統治者大興皇家園林開啟了先河。
康熙政績
康熙是以他勤勉好學,一生政績無數出名,為千秋萬代所紀念。他從小資質過人,在文韜武略上都有一番見地,可以說一出生就是一塊當帝王的好料子。接下來,我們就例舉下來不凡的康熙政績。
康熙的第一個政績表現在領土問題上。當時三番叛亂,以吳三桂為代表的三大藩王,對剛剛站穩腳跟的康熙政權虎視眈眈。年僅20歲的康熙為鞏固政權,維護統一,臨危不亂,沉著應對。他毫不給藩王們妥協的機會,本著只要肯降,既往不咎的態度,康熙幾次出兵,通過20年的死磕終于平定叛亂。
第二個政績在于收復臺灣。康熙初年,鄭成功已亡故,鄭氏后人在臺灣繼位后,中斷與大陸往來,提出了反清抗清,欲獨立建國。康熙面對鄭氏分裂國家的舉動,毫不手軟。立即采用了武力手段,渡海收復。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定。
第三個政績是抗擊沙俄入侵。沙俄軍隊曾趁著清軍入關,侵略了黑龍江流域。在收復臺灣后,康熙決定驅逐沙俄。他調兵兩次取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逼迫俄國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使大片被俄國所侵占土地重回祖國懷抱。
康熙在處理內政方面也有一手。他重視農業,曾帶頭培育雜交水稻。他重視水利工程,曾六下江南,修整了黃河、淮河、保定河。康熙還是一個學霸,熱衷于教育事業,他親自主持編纂《康熙字典》、《康熙全覽圖》等等,推動了清朝文化事業發展。除此之外,康熙政績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