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真實的來歷 竟是用兩條人命換來的
清明節的現實含意,一是民間傳統祭祀節日。二是氣侯變化的節氣,如“清明谷雨緊相聯,浸種春耕莫遲延”,“清明前后,種爪種豆”。三是踏青春游。作為祭祀節日,始于周朝春秋時的晉國,到唐朝已成為法定節日。
清明節是兩條人命換來。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為親生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王位,害死太子申生,太子之弟重耳逃亡國外,有一次餓暈倒了,隨從臣子介子推割自已腿肉火烤給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國登上國王寶座,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他大封功臣,卻忘了介子推,經別人提醒,立即派人去請幾次,介子推不來,親自去請,介子推已背起老母親躲進綿山,派人去找也未找到。于是,采納了一個餿主義:放火燒山逼出來。大火燒三天三夜,仍未見出來。原來介子推和母親抱著一棵大柳樹燒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為紀念介子堆,綿山改名為介山,把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此日全國禁煙火,吃冷食。二年春,晉文公率大臣們到介山祭奠介子堆,看見燒焦的柳樹復活了,賜名“清明柳”,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這就是傳統清明節又名冷食節、掃墓祭奠及清明枊的由來??梢哉f清明節是介子推母子兩條命換來的。
“清明”二字,即現的清政廉明之意,取于介子推遺詩中向晉文公的諫言“勤政清明復清明”。
清明節,是晉文公祭祀有功未封償的亡臣介子推而產生的,當時并無祭祖含意。后來人們引伸、演釋,選擇、利用清明節祭祀自已的祖先,形成了清明祭祖的傳統文化?!扒迕鳌?,是現實清政廉明詞語淵源,紀念清明節,不忘其現實重大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