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里罕之亂歷經三個月后是怎么平息的?
通過倭里罕之亂簡介,我們知道倭里罕出身于和卓后裔,其父親名為巴布頂。在1847年7月,他跟隨邁買的明進入百巳南疆,主要活動在浩罕或卡外布魯特之間,經常潛入卡外布魯特實施搶劫作亂。1857年,清朝爆發起義,南疆庫車、和田等地的人民先后起義,發起了反對奴役,抵抗壓迫的斗爭。
當倭里罕聽到各地揭竿而起的消息后,認為此刻正是天時地利的好機會,于是他派人進入南疆煽動群眾并與起義軍首領取得聯絡。倭里罕意圖十分明確,他看準當時動蕩不定的局勢,企圖作亂來達到復興和卓家族的目的。6月,倭里罕親率大軍向喀什噶爾進犯,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倭里罕之亂”。
1857年夏天,倭里罕從浩罕進犯卡外布魯特。5月15日時,他縱軍在回喀什噶爾的城外七里橋一帶放火搶掠,并聯合來自浩罕的呼岱達和商人在城中放火作為內應,就這樣,倭里罕順利攻克了喀什噶爾。然而在攻占了喀什噶爾后,倭里罕向周邊城池的入侵均被清軍擊退,倭里罕便暫時在喀什噶爾休整。
在占領喀什噶爾期間,倭里罕實施苛稅暴政酷刑,使城中百姓苦不堪言。7月,清軍開始大舉反撲,在葉爾羌城東將倭里罕的大軍擊潰,并兵分四路將其主力圍剿得干干凈凈。9月,清軍兵臨喀什噶爾,倭里罕被迫棄城而逃,攜帶大量掠奪的金銀財寶回到了浩罕。據倭里罕之亂簡介介紹,此次事件共歷時三個月。
倭里罕之亂經過
倭里罕之亂經過很簡單,主要是倭里罕帶兵入侵后被清軍鎮壓。1857年,和卓后裔倭里罕趁清廷動蕩之際,煽動人民企圖復興和卓,以實現他的野心。倭里罕之亂經過大致是這樣的:5月,在準備充分后,倭里罕帶著大軍從浩罕出發,劍指喀什噶爾。他先帶著部隊在城外七里橋放火斷路,使喀什噶爾成為孤城,與城內內應里應外合,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喀什噶爾回城。
倭里罕攻占了喀什噶爾回城后,隨即兵分幾路分別攻打喀什噶爾漢城、英吉沙爾、巴爾楚克、葉爾羌、和田等地,但是均被當地頑強駐守的清軍擊退。于是倭里罕便在喀什噶爾回城建立了政權。他規定城內人民必須為他服務,人們在他的壓迫下失去了自由,并且稍微不如倭里罕之意便會引來殺身之禍。倭里罕的愛好之一便是親手砍下犯人的頭顱,在城外克孜勒蘇河岸邊,各族人民的頭顱堆積如山,人們敢怒不敢言,只得期待清軍早日前來解救。
7月,來自伊犁和烏魯木齊的援兵趕到阿克蘇城,隨即向被倭里罕占領的地區挺近。8月,清軍在葉爾羌城東將倭里罕大軍擊潰,兵分四路,追剿20余里,將其主力盡數殲滅,解了葉爾羌城被圍之困,繼而進兵收復了英吉沙爾。9月,清軍大軍壓境,兵臨喀什噶爾城下,走投無路的倭里罕只好將大量金銀卷好,伙同殘黨棄城逃回了浩罕。清軍進而重新獲得了喀什噶爾的控制權,歷時三個多月的倭里罕之亂就此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