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秦始皇焚書坑儒卻沒有毀滅儒家文化
作為千古名帝的秦始皇,雖然在位時間并不長,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響,贏得后人的好評。但是,就有著這樣的一件事情,歷經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罵,甚至稱之為暴君。其原因就是實行“焚書坑儒”的措施。
關于這次的“焚書坑儒”事件,直接發生原因就在于當初的分封和郡縣制度。當時秦始皇平掃天下,在政治,經濟領域上實行改革,但這一切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統一之前,就在要不要分封諸侯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
但也有人堅持“封國土,建諸侯”制度。于是秦始皇力排爭議采取了李斯等人的話,實行了郡縣制度。但是仍然有多人不同意這樣做,他們是希望秦始皇能夠按照先王的做法。他們認為春秋戰國之所以戰亂不停,就是因為分封造成的后果。只有廢黜分封的制度才能免受戰亂。
可是秦始皇不聽勸阻,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家的治國之路,在很多事情上抑古尊今。于是就激發了這批知識分子的極為不滿甚至發起詆毀,于是開始對秦始皇頒布的相關指令進行指責和攻擊。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聽信小人的話,采取了“焚書坑儒”這樣一個極端的手段。眾多知識分子在此次措施中遭到坑殺,大量的圖書也被燒成灰燼。這樣的措施其結果摧毀了許多文化寶典,毀滅了先秦寶貴文化,更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災難。
焚書坑儒為什么沒有毀滅文化
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實行郡縣制度。不在繼承像戰國時期一樣分封自己的帝國,而是將這些國家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劃分為36個郡縣,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之一政治。
一次宴會上部分大臣斥責秦始皇不遵循古道,大怒。于是在聽從大臣李斯的建議后,實行焚燒儒家書籍的的指令,便出現了歷史上的“焚書”一事。一年之后,有兩個書生本來任命給秦始皇煉就長生不老的丹藥,后來他們認為秦始皇貪欲念很強,吃了藥也是浪費時間,于是就豁然請辭。秦始皇得知后大怒,又想到每次都在書生手里求不到仙藥,于是下令將國內多達四百左右數量的方術之士和書生統統活埋,便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坑儒”。
不久之后,國內四處起義,出現了反秦高潮,秦朝逐漸滅亡了。漢朝建立后,那些在秦朝政治中受到邊緣化的書生,因為受到文化重建的影響,又回到了政治中心。后來漢武帝在位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才得以站在正統的地位。
從古至今,文化是一個民族恒定的一個支撐點,與政治經濟相互作用。所以在中國歷史的國度里,一個統一的政治就需要從文化當中尋找并獲得自身自由。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表現正是體現了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在漢武帝統治時期,也正是自身統治需要文化作為支撐。所以上下幾千年以來,政治于文化相交融,而這種交融性也應該繼續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