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為何身掛六國相印?蘇秦有多厲害?
蘇秦師從鬼谷子,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早年在齊國求學,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多年,之后游歷各國,但無所成就,反而落魄貧困。家鄉的人譏笑蘇秦,于是蘇秦便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整日學習《陰符》,研究出了合縱連橫之術。因為他是西周子民,因此他學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效忠我王周顯王。
周顯王身邊有很多人均聽說過蘇秦的事跡,大多都覺得蘇秦是來混官職的,因此周顯王聽得多了,便不信任蘇秦的能力。蘇秦在周顯王這里碰壁以后,并沒有氣餒,反而繼續西行,到了秦國。秦國那時剛剛經歷了一場換屆,秦孝公已死,秦惠文王繼位。蘇秦勸說秦惠文王稱帝,并兼并其余各諸侯國。但是秦惠文王卻認為秦國的實力還不足夠,因此沒有采納蘇秦的建議。
接著,蘇秦離開秦國,來到了趙國,可是趙王的弟弟,趙國相國奉陽君不喜歡蘇秦,因此,在趙國,蘇秦也沒有得到重用。再接下來,蘇秦來到了燕國,蘇秦為了面見燕文侯,在燕國待了一年多,見到燕文侯,蘇秦就提出了燕國的政治錯誤,提出了燕國要和強大的趙國聯合起來,也可以看做是依附于趙國。遙遠的楚國并不能對燕國造成威脅,反而是燕國的鄰國趙國看起來虎視眈眈的。蘇秦的勸諫有了效果,燕文侯對蘇秦承諾,愿意出資讓蘇秦出使趙國,希望蘇秦能夠讓趙國同意和燕國結盟。
就這樣,蘇秦坐著燕國的馬車出使趙國。這是蘇秦第二次來到趙國,還記得當年奉陽君不喜自己,自己在趙國一事無成,這一次,蘇秦一定能夠說服趙王,讓他聯合燕國,以及其余四國,一起伐秦。見到趙王以后,蘇秦向趙王講述了趙國如今的國際關系,提出了讓趙國來擔當這次合縱伐秦的領頭羊,為趙國將來成就霸業奠定基礎。趙王被蘇秦說動,答應蘇秦合縱伐秦。
蘇秦到了韓國,他對韓王說,韓國最擅長的是什么?是冶煉兵器。韓國的士兵至少有五十萬之多,又有冶煉兵器這一項優勢,為何要懼怕秦國呢?秦國雖然是大國,但若是聯合六國之力來對付它,它也不能戰勝。若是大家都懼怕秦國,而獻給秦國土地和財寶,秦國只會越來越強。韓王被蘇秦說服,答應合縱伐秦。
到了魏國,蘇秦分析魏國國情,他從魏國的國家實力和將來的發展情況作了對比分析,他提出,魏國人口密集,國家的實力和楚國相差不大。如果秦國要發兵攻打魏國,估計不會有一個國家愿意發兵來援救魏國。如今,魏國只有選擇合縱這一條路,才能擺脫被秦國牽制的困境。魏王聽完蘇秦的話以后,答應蘇秦合縱伐秦。
到了楚國,蘇秦著重于秦強則楚弱,楚強則秦弱這一點出發,勸說楚王攻打秦國。而且楚國實力雄厚,完全可以和秦國并駕齊驅。楚王被說服,也同意伐秦。
接著就是齊國,齊國是當時的另一個大國,實力不低于秦國,所以,蘇秦只要拋出足夠的誘餌,齊王自然上鉤。齊王想要得到好處,答應了蘇秦合縱伐秦。
這樣一來,幾個國家蘇秦已經跑遍了,這時的蘇秦身兼六國相職,他以一己之力游說各國君王,只為了合縱伐秦,削弱強大的秦國的實力。不得不說,蘇秦能夠針對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做出相應的游說改變,將每個君王都說得服服帖帖的。這次合縱的成功,是六個強國團結在一起,這是極為難得的一件事。當秦國得知其余六國已經達成一致意見針對秦國以后,長達十五年不敢攻占其余國家的土地,這都是蘇秦的功勞,至少讓戰事少發生了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