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發現隋煬帝陵 沉睡千年眾多謎團引關注
記者趕到位于揚州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的考古工地時,考古人員正在用藍色彩鋼將古墓周邊圍擋起來。考古工地位于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上,由于發現重大,目前考古工作已經暫停,待專家論證后再對另一座墓葬進行發掘。
新聞發布會上,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介紹,去年底工地施工時就發現了少許古代碎磚,但因為建筑垃圾太多,難以開展考古工作。今年春節后,工地全面平整土地,考古隊進場,通過勘探發現了兩座磚室古墓。已經發掘的隋煬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長8.2米,寬約5米,只能算中小規模的墓葬,當時并沒想到這居然是座帝陵。
他說,隋煬帝陵歷史上被盜過,加上以前民房就建在墓葬上方,因此墓頂遭到了破壞,在墓葬內,考古人員發現了銅鋪首、玉腰帶、銅錢和鐵釘等十幾件文物,數量雖少,但等級很高。
4只銅鋪首不但鎏金,而且體積巨大,應該是用在棺槨上的。而玉腰帶外面包金,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鑲玉,這兩類陪葬品并非普通官員可以享用,證明墓主身份非凡。不過,考古人員在墓葬中并未發現棺槨和骨骼的遺存,這也許與隋煬帝陵在歷史上多次遷移有關。
證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證據是墓志,上面清楚地寫著“隨故煬帝墓誌”,墓志中“隨大業十四年”正是隋煬帝被叛軍縊死的公元618年,而“帝崩于揚州”“……于流珠堂”,清楚寫明皇帝楊廣死后蕭后埋葬他的地點。正是根據這些內容,專家們認定墓主為隋煬帝。
這處考古工地位于揚州西部,而之前被公布為文保單位的隋煬帝陵是在城北槐二村,兩者相距約5公里。槐二村所在的雷塘,正是唐朝為隋煬帝修建的陵墓所在地。
史料記載,隋煬帝死后,最初由蕭皇后將其葬在江都宮流珠堂,后大將陳棱感念其恩,將其葬在吳公臺下。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淵以帝禮將其陵遷至雷塘。束家平在發布會上說:“隋煬帝在唐初改葬雷塘有明確記載,但現在墓地卻在5公里外的曹莊被發現,其中的緣由還有待考古發掘去解決。這里究竟是不是吳公臺,和江都宮、雷塘到底是什么關系,目前仍然是個謎。”
由此推論,此處是否就是李淵為楊廣新修的陵寢,尚有待考證。根據記載,蕭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將其遺體送到江都與隋煬帝合葬,如果考古證明另一座墓的墓主是蕭皇后,那么,基本可斷定這里是楊廣最后的安息地。
最讓考古人員關注的,還是那塊墓志,斷定墓主身份的關鍵字很清晰,但是絕大部分字體已很模糊,難以識讀。楊廣在歷史上名聲很差,說到他就讓人想起弒父殺兄、荒淫殘暴、勞民傷財的暴君形象。然而在史學界,隋煬帝是一個功過是非很復雜的人物,在他剛剛死去的時代,尤其是奪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如何評價他,這塊墓志無疑可提供新的史料。目前揚州市文物局正在聯系科研院所,試圖通過科技成像技術,解開墓志文字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