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燒了阿房宮?專家判斷不是項羽所燒
大家都以為是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其實不然,經過考古專家研究判斷阿房宮被項羽所燒完全是子虛烏有的誤傳,那么世人為什么說是項羽火燒了阿房宮呢?
阿房宮是秦始皇一統六國后,大興土木所建的最大一所宮殿,考古專家經過數年的艱苦工作,由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近日揭開了這座歷史宮殿所包含的種種謎團。
在2007年的考古行動中,阿房宮考古隊仍然沒有發現與阿房宮有關的遺跡。這一年,考古人員在阿房宮前殿遺址北至渭河、南至漢代昆明池北岸的62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了調查、勘探和發掘,先后發掘了后圍寨遺址、好漢廟遺址、秧歌臺遺址等,都被證實屬于戰國秦上林苑建筑遺址。
調查結果進一步明晰了專家們的推斷:秦阿房宮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并沒有建成。2002年10月起,阿房宮考古隊首先對傳統和習慣上認定的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過為期2年的調查、勘探和發掘。除被民房所蓋、水泥路面所壓的部分之外,考古隊對前殿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
資料顯示,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東西1270米、南北426米,臺基上面西、北、東三面已有夯筑土墻,墻頂部有瓦的鋪設;夯土臺基上面沒有建筑南墻。三面墻里面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和秦代宮殿建筑遺跡,僅有東漢—北朝時期—宋代乃至近代的少量建筑遺存和墓葬。
阿房宮考古隊領隊、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李毓芳表示,前殿夯土臺基南側均為建筑臺基時人們所踩踏過的路面。從路土分布的情況來看,人們是把夯筑臺基用土從南面運到北面,再從北面開始往南逐漸夯筑臺基。因工程未能完成,所以臺基上面的南墻還沒有建,臺基南側的路土還沒有妥善處理,這說明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
這就證實了《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記載的“乃營建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這樣宏偉的規模,只是人們所想象出來的,或者根本就沒有建成。
大家都以為是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其實不然,經過考古專家研究判斷阿房宮被項羽所燒完全是子虛烏有的誤傳,那么世人為什么說是項羽火燒了阿房宮呢?
2004年11月,考古專家們開始把尋找和確定阿房宮遺址的范圍作為重點工作。至2007年11月底,考古人員在阿房宮前殿遺址西至灃河、北至渭河、東至河、南至漢代昆明池北岸面積達13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進行了仔細的調查、勘探和發掘,其中主要遺址有十余處,包括傳說中的烽火臺、上天臺、磁石門遺址等,但考古證實,這些遺址都是秦漢上林苑的建筑,與阿房宮沒有絲毫關系。
李毓芳指出,這就確定了未修建完工的秦阿房宮的范圍與現認的阿房宮前殿遺址的范圍是一致的。阿房宮前殿遺址就是人們所看到的和所認為的秦統一以后,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遺址。
傳說中西楚霸王項羽的軍隊入關以后,移恨于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筑縱火焚燒,化為灰燼。這個說法流傳了約2000年,但考古發現否定了這一說法。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跡。專家認為,這意味著阿房宮前殿遺址在秦末戰亂中并未遭到大火的焚燒,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