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究竟為何物?
《三國演義》中的木牛流馬一直是個謎,讓無數人為之癡迷。這種獨特的運輸工具,是諸葛亮在北伐時,為解決大軍糧草的運輸而發明的,其載重量在四百斤以上,行程可達三十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運輸工具失傳了,至于木牛流馬究竟是種什么樣的工具,千百年來人們看法各異,爭論不休。
木牛流馬確實存在過,在《諸葛亮集》中便有記載,并且記有其詳細的制法和附圖。不過隨著竹簡的老化,大部分附圖喪失,字跡模糊錯位,又幾經傳抄,原文更是殘缺多誤,加之文中混有方言,更是讓后人難以理解,最終導致復原工作難上加難。
《三國演義》中對于木牛流馬簡直是神一樣的描述,它既可以不吃不喝,又能遠行。這種不符合科學規律,類似于永動機的工具,明顯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也只能當作是小說家的杜撰而已。
木牛流馬究竟是種什么樣的運輸工具,現存的主流意見有這么幾種:
木牛流馬是經諸葛亮改進的普通獨輪推車,這種說法見于《宋史》。木制獨輪小車在漢代稱為鹿車,在改進后稱為木牛、流馬。木牛有前轅,行進時人或牲畜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流馬沒有前轅,行進時全靠人推。蜀地偏處西南一隅,蜀道崎嶇,馬匹等牲畜更是有限,運輸糧草也只能靠人力,這種獨輪車便應運而生。不過這種獨輪車的機械原理十分簡單,諸葛亮的本領也不至于如此平庸,更無須對木牛流馬大書特書。
另一種意見認為,木牛流馬是種獨特的自動機械。據《祖沖之傳》記載,祖沖之在木牛流馬的基礎上,造出了更勝一籌的自動機械。以此可以推見,在三國時期利用齒輪制造自動機械已屬常見。備受推崇的木牛流馬不可能是漢代已有的獨輪車,很可能是運用齒輪原理而制作的自動機械,但遺憾的是,祖沖之也并無任何實物、詳圖留于后世。
第三種意見認為,木牛流馬是種獨輪車和四輪車。木牛有前轅,一腳四足,一腳便是指一個大車輪,四足是前后兩旁所裝的四根木柱;流馬前后四腳,即改良的人力四輪車。
結合蜀地的環境,從川西到秦隴地區,沿途既有平原又有山地,尤其是出川的蜀道,又窄又險。木牛載重量大,行進緩慢,比較適合在平緩的道路上運行;流馬有四輪,專門用于山區的運輸,尤其是過棧道時,方便通過。
如今民間制作的木牛流馬多種多樣,各學者對木牛流馬的解釋也不盡相同。只是有一點疑問,假如木牛流馬真的如此好用,應該被大力推廣而廣泛流傳,卻為何會失傳。看來木牛流馬的使用也是有相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