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首三千 女帝武則天到底有多少男寵
中國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
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人張鶩,生活于武則天執政時期,幾句話揭示來因是:“唐永徽后天下唱“武媚娘”歌,后立武氏為皇后。”
由此觀之武媚娘并非指武則天,況太宗有多位寵妃,可未嘗給誰賜過名號,而武則天作為從未晉升的才人更不可能),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
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女皇帝。人們說到皇帝,常常會首先想到“三宮六院”、“佳麗三千”。那么作為女皇帝是否也需要“三宮六院”、“俊男三千”呢?
武則天登上皇位后,她當然要享受那種唯我獨尊、眾星捧月的帝王生活,更何況武則天本來就是個欲望極強的人,其丈夫唐高宗體弱多病,根本不能滿足她的需要,因而一直處于壓抑的狀態。
唐高宗死的那一年,武則天已經59歲,正式登基稱帝時已經66歲,然而由于她生活優裕,養生得法,仍然面容姣美,豐肌艷態,宛若少女一般,其性欲也不減于年輕婦女。
據資料記載,武則天稱帝后,后宮養了很多面首,也就是供武則天享樂用的漂亮男人,來滿足她的需求。其中武則天較為寵幸的有張易之、張昌宗、沈南謬、薛懷義等。
據《舊唐書·張行成傳》記載,張易之、張昌宗為兄弟二人,他們“年二十余,白晰美姿容,善音律歌詞”。太平公主發現張昌宗后將他推薦給武則天,武則天對他的性能力非常滿意,因而得到武后的寵愛,后來張昌宗向武則天推薦哥哥張易之說:“臣兄易之器用過臣(指其陽物更為巨大),兼工合煉(又善于煉丹藥)。”
武則天召見后發現張易之果然“陽道壯偉”,大為歡喜,從此他們兄弟二人就以入宮修書的名義長居宮中,專供武則天寵幸放縱。
武則天面首的來源有很多渠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平公主所獻。太平公主身為武則天女兒,朝夕相處知母莫若女,而且她身上也遺傳了武則天風流淫欲的血脈,深諳武則天喜好,為了討母親歡心,她甘于沖鋒陷陣,為武則天做藥引子。
據《舊唐書》記載,薛懷義就是先認識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見他身體魁梧強壯,又經過親自測試,發現他性能力極強,于是引他進宮正式向武則天加以推薦,并說“小寶(薛懷義)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武則天便任命他為侍從,陪伴在自己身邊,早晚云雨尋歡,甚為滿意。
武則天廣置面首的事情傳開后,許多自我感覺良好的男人便自告奮勇地主動要求進宮伺候武則天,據《舊唐書》載,柳良賓是由自己的父親推薦的,同時被薦的有侯祥云,“子良賓潔白美須眉;左監門衛長吏侯祥云陽道壯偉,過于薛懷義,專欲自進奉宸內供奉”。
武則天“面首三千”
當然,并不是所有面首都能得到武則天的寵愛,作為面首,光有英俊的外表是不夠的。武后雖年過花甲,但養生有道,再加脂粉釵環,真是姿色不減當年,但人的生理變化是不能夠改變的。繡幃之間,武后不能夠隨心所欲,動不動就大發雷霆。
由此看來,武則天“面首三千”的說法雖查無正史,但她廣置面首、寵幸男子卻是事實。其實在說到歷代君王“三宮六院”、“佳麗三千”時也往往并非實指,而是意味著皇帝后宮的嬪妃非常多,這樣來看,武則天“面首三千”的說法也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