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峭壁現600年前古佛塔! 如何建造至今是迷
古人信封佛教人數眾多,為了弘揚佛法經常會有佛家子弟四處修行,而佛塔也經常到處都是。近日,貴州便在1000多米的絕壁上發現一座古佛塔,建造高度令人驚奇,至于為何建在這么高的位置,又是如何建造再這么高的地方上去的,各方猜測不斷,至今不能解釋。
據報道,桐梓縣堯龍山鎮村民致電貴州都市報記者:“海拔1795米高的堯龍山頂峰,一處絕壁上有一座古佛塔,至今無人知道建于何年,如何在絕壁建起也是個謎。”
懸崖上有座古佛塔?當天早上,貴州都市報記者趕到堯龍山鎮,在報料村民的帶領下,記者耗時近3小時攀爬到了堯龍山主峰頂下。
“你看嘛,佛塔就在那懸崖峭壁上。”記者順著村民手指的方向看到,在主峰山體的峭壁上,一座佛塔“植入”其間。
據介紹,堯龍山的主峰名叫瑞峰頂,整座頂高約450米,呈圓形,三面均是懸崖峭壁,猶如一巨大的“佛祖頭像”。頂峰腳下有個石洞,很寬敞,一座古廟居于其中,據傳,古廟始建于秦朝,有歷史記載則是在明朝。
站在塔下往上看,離地面約150米高的懸崖上,有一處凹陷約3平方米的石平臺,佛塔就建在這石平臺上。目測佛塔高約1.6米,有7層,塔身外表顯黑灰色,層次結構輪廓清晰可見,沒有浮雕圖案,但也無破損或裂口。
600年前古廟高僧建造!據現修行在古廟的釋宗悟法師稱,“這是一座用來珍藏舍利的佛塔。”釋宗悟解釋說,寺廟內修行的高僧圓寂(死亡)后,將肉身火化形成舍利,然后珍藏在塔內。
隨后記者采訪了原堯龍山鎮中學校長楊昌智。他稱,據記載,明朝洪武二年起,堯龍山頂古廟瑞峰寺便有第一位高僧在此修行,10多年后,這位高僧就圓寂了。隨后,從四川又來了一位法師,法名“慧靈”。“慧靈法師入古廟修行時很年輕,20多歲,70余歲才圓寂。”楊昌智說,這座佛塔就是慧靈法師在晚年時建造的。
記者粗略計算,按慧靈法師60歲(大約明代1424年)時建佛塔推算,這座佛塔已有592年歷史。
楊昌智說,有傳言稱,20多年前曾有人爬上佛塔,從佛塔里取出一個盤子、一件袈裟和一本經書,但這些遺留之物去哪里了,無人知曉。
如何建塔眾說紛紜?記者看到,絕壁猶如刀切一樣平直,工匠是怎樣爬到150米高的石平臺上建造佛塔讓人不得其解。
在古廟里義務服務了20多年的胡老伯說:有傳言稱,未建塔前,石平臺上長著許多藤蔓植物,工匠是抓著藤蔓爬上去的;又有人說,是通過在頂峰端借助繩索,工匠慢慢下墜到此的;還有人說,石平臺與古廟有溶洞相通,工匠是通過溶洞出入的;更有傳言說,慧靈法師是修煉成“佛”,背著工匠“飛”上去的。
胡老伯分析,僅靠日積月累堆積成灰的薄土,不可能長出150米長的藤蔓。另外,他尋遍古廟每個角落也沒發現與此相通的溶洞。“飛”上去的傳言更不可信。“唯一的可能是,從山頂端借助繩索,將工匠慢慢墜落到石平臺上,然后再設計回到地面的繩索。”胡老伯稱。
楊昌智告訴記者,整個塔身除層次結構用了少量的薄石條外,均是用火磚建成,縫隙口則用石灰粘固。他稱,這座佛塔雖位于高山頂,但有絕壁作為天然屏障,又人跡罕至,近600年來基本沒什么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