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坤與溥儀的合影 熊秉坤與溥儀是什么關系
先來看關于熊秉坤簡歷的基本信息。一八八五年,熊秉坤出生于湖北省江夏市的一個商人家庭,字載乾,家里人給他起的原名為祥元,又名忠炳。在他父親的影響下,熊秉坤從十幾歲開始便學著經商。后來在清政府處于內憂外患,四處動亂不安的時候,熊秉坤入伍當兵,從此開始了他一個作為軍人的生活。這是關于熊秉坤基本情況的簡歷。
再來看在成長經歷方面關于熊秉坤的簡歷。加入隊伍后的熊秉坤,不甘心于只做一個小小的聽人命令的士兵,在軍隊中他憑借的膽識和能力,在他還在鄂軍的第八鎮第八營當兵期間,他加入了當時的"共進會",并在其中擔任該營的總代表,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經過熊秉坤的同意。不僅如此,不滿清政府作風和統治的他,還在私下里發展了二百多個反對清政府統治的人。在1911年,由于當時的反對清政府的人員名單被泄露,橫豎都是一死。忍無可忍的熊秉坤在接到孫中山弟弟的號令后,10月10日熊秉坤率領他手下的工程兵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
在這次斗爭中,熊秉坤和他的兄弟們打敗了無數來自清政府的鎮壓人員,并迅速占領了當時的楚望臺軍械庫,解決了后面革命軍隊的彈藥補充問題。可以說,熊秉坤在這次的武昌起義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如果沒有他,那么當年的辛亥革命也不會來的這么快,這么成功。這是在這一方面熊秉坤的簡歷。
熊秉坤與溥儀的合影
溥儀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清王朝滅亡的直接導火索便是由熊秉坤等人發起的武昌起義。不過歷史上,盡管熊秉坤讓溥儀的大清王朝毀于一旦,但在后期兩個人之間的關系似乎還是相處的不錯的。這一點從熊秉坤與溥儀兩個人的合影中便可以看出。
在熊秉坤與溥儀合影的照片中一共有三個人。按照照片由左到右這樣的一個順序,分別是鹿鐘麟、溥儀和熊秉坤。通過搜索很多關于熊秉坤與溥儀的合影,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合影中兩個人是在一起愉快的交談,有的則是在握手談話,有的幾個人還互相攀住對方的肩膀,一舉一動都透露著親切的信息。很明顯,熊秉坤和溥儀之間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已經緩和了許多。三個人合影的時間背景是在紀念辛亥革命成功五十周年的一次座談會上。因此三個人此次合影的地點也選在了北京。
在整個熊秉坤與溥儀合影的拍攝過程中,溥儀還曾經笑著對熊秉坤說“是你打響了第一槍,讓我成了一個普通人”。當時關于熊秉坤與溥儀的合影信息,在新華社還曾經被報道過。在相片中的三個人,年齡基本都已經過了六十歲,雖然頭上的白發清晰可見,但面容上卻依然散發著光輝。他們三個人的這次合影,同樣也被視為彼此之間關系緩和的重要標志。在當時,受到了很多業界人士的關注。
熊秉坤的主要貢獻
今天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在關于武昌起義的內容中,會看到熊秉坤的這一名字。這一名字之所以能在歷史書上出現,讓后人知曉,與熊秉坤的一些主要貢獻是有很大聯系的。那么熊秉坤究竟給后人做了什么貢獻呢?
熊秉坤的第一個主要貢獻是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雖然在當時的形勢下,開第一槍打死敵人的是另一隊工程兵的頭目金兆龍,但確確實實武昌起義這件事情,熊秉坤在此之前就已經謀劃在先。除此之外,在武昌起義的過程中,當他率領的工程兵擊退來自清政府的官兵時,群龍無首的混亂情況下,也是熊秉坤臨危不懼,開始進一步部屬接下來工程兵的應對方案,為后續革命大部隊的支援和抵達爭取了更多的時間,所以說,熊秉坤是武昌起義取得勝利的關鍵性人物。
關于熊秉坤的主要貢獻,他領導的武昌起義讓革命之火迅速在清政府的土地上燃燒起來,最終導致清王朝的統治快速土崩瓦解。換句話說,熊秉坤發動的武昌起義不僅僅是一次反對清政府的斗爭,同時這次戰斗也讓全國各地的革命人士,仿佛看到了亮光,從此之后,很多政府都宣布脫離清政府的統治,同時一座又一座的城市也開始被革命黨人所攻陷,清政府的統治迅速崩潰,一千多年的中華民族的封建統治終于結束。這所有的一切,歸根到底都得益于熊秉坤武昌起義的主要貢獻。
熊秉坤人生結局
熊秉坤,共進會總代表,擔任過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重要職務,他是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英雄人物,素有“熊一槍”的美譽,受到了包括孫中山在內的許多著名人士的廣泛贊揚。那么,對于這個革命先驅,熊秉坤人生結局是怎樣的呢?
熊秉坤參加過武昌保衛戰,討伐過袁世凱,可謂戰功累累,可是,熊秉坤最后的人生結局卻不如人意,晚年凄涼,不禁令人心生憐憫。1969年5月38日,熊秉坤病危,于是他告訴已經40多歲的兒子熊輝,讓他去找省領導把自己去世的消息告訴周恩來,讓周恩來來料理自己的身后事。之后不久就在武漢的一所普通的民居內與世長辭。當時的熊輝和當時的官場人員有任何聯系。
對于熊秉坤人生結局是怎樣的,現在已經80多歲的熊輝表示,因為自己的父親是在周恩來總理那里直接掛名的,所以當時喪事的舉辦,連湖北省都沒權利去決定。后來,周總理指示,將熊秉坤安葬在武昌九峰烈士陵園。喪事由湖北省的革命委員會負責舉辦。并且要舉辦追悼會,慰問家屬。這便是熊秉坤最后的人生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