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蘇洵小故事 蘇老泉到底指的是誰?
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的父親。一門三蘇,除了蘇軾和蘇轍,作為父親的蘇洵也在文學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也許蘇洵的名字在后世沒有蘇軾的名聲來的響亮,但是卻也不能忽視他個人的才學和文名。作為一位歷史名人,盡管沒有自己的兒子出名,但是卻也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供后世人認識這位北宋的文學家。
糖與墨
蘇洵年輕的時候讀書并不認真,一直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發奮用功。雖然年紀比較大了,但是勤能補拙,蘇洵認真學習的態度仍然讓他在后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據說當時蘇洵讀書基本上已經讀成魔了,心無旁騖到連墨汁與糖都分不清。
事情發生在有一年的端午節,蘇洵仍然依照舊例在書房里專心讀書,連早飯都沒有吃。程夫人擔心他餓肚子,于是便特意為他剝了幾個粽子,并一碟白糖送進書房。
程夫人沒有打擾他,將東西放下后便出去了。等到臨近中午的時候,她再進去看的時候,發現粽子已經被吃完了。不過令人奇怪的是,糖碟卻絲毫未動。倒是硯臺的周圍,散落了不少的糯米粒。
程夫人再定睛一看,發現蘇洵的嘴邊上烏黑一片。這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心中只覺好笑。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把硯臺當成糖碟,蘸在粽子上的,是墨不是糖。
蘇洵教子
蘇洵小的時候不喜歡讀書,等他的兒子到了讀書的年齡后,也和自己的父親一樣,整日貪玩,對書本并不感興趣。在多次勸導無效之后,蘇洵決定換一種方法教育自己的兒子。
從此之后,每當蘇軾和蘇轍兩人玩耍之時,蘇洵就躲在他們旁邊看書,但是當兩兄弟走過來的時候,卻有急急忙忙的將書藏起來。兩兄弟古靈精怪,認為自己的父親一定藏了什么好東西。于是在蘇洵外出之后,兩兄弟將書給偷出來,并且認真的讀起來。此后,漸漸的兩兄弟便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并且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家。
焚書銘志
蘇洵讀書晚,但偏偏太過自傲,仗著自己聰明不將旁人看在眼里。他認為讀書并不是一件難事,同輩人中沒有誰比他高明。但是后來他第一次參加鄉試,卻不幸落第。這次慘痛的教訓,讓蘇洵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將自己以前所作文章拿出,仔細閱讀,最終說道:“吾今之學,乃猶未之學也!”當下便將自己所作的文章全部焚燒殆盡,立志從頭再來,發奮學習。
蘇洵這樣一種破釜沉舟,從頭開始的魄力是現代人們需要學習的。
《三字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薄度纸洝防锏奶K老泉一般來說指的都是蘇洵,但是后來又有人提出了異議,認為蘇老泉指的可能是其字蘇軾。
宋朝詞人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說道:“蘇子瞻謫黃州,號東坡居士,東坡其所居地也;晚又號老泉山人,以眉山先塋有老翁泉故云。又于卷冊間見有‘東坡居士老泉山人’共一印,其所畫竹或用‘老泉居士’朱文印章?!?/p>
葉夢得是宋朝詞人,與蘇軾蘇洵大致同處于一個時代,他所說的還是可以信的過的。而《三字經》里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里的蘇老泉指的的確是蘇洵,蘇洵也的確是二十七歲開始發奮讀書的。也許后人有人將蘇洵與蘇軾的號弄錯了,才導致了一個蘇老泉兩個人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