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直隸總督苦撐晚清殘局50年 是哪四個?
直隸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直隸(今北京、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軍民政務。由于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是總督中的老大哥。
自雍正元年設置直隸總督這個職務以來,到宣統(tǒng)三年為止,清朝共任命了74人99任直隸總督。其中實授38人,署理30人,護理6人。
在這里面,名頭最響、貢獻最巨的當屬曾國藩、李鴻章、張樹聲、袁世凱這四人。他們在直隸總督任上盡職盡責,苦撐晚清殘局50年。
曾國藩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xiāng)人,進士。同治七年七月由兩江總督改任,同治九年九月調回兩江總督。任期二年零二個月。
曾國藩在擔任直隸總督期間,發(fā)生了著名的“天津教案”事件。當時,天津群眾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聚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yè)在與知縣劉杰理論時,率先開槍,打死劉杰仆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yè)及其秘書,以及部分修女、神父和法國領事館人員,還焚毀了法國領事館。
法國立即聯(lián)合美國、英國提出抗議,并派出軍艦示威。戰(zhàn)爭的陰云密布天津上空。
眼看此事越鬧越大,朝廷命曾國藩前去處理。曾國藩深知,洋人的事情不好辦,搞不好自己的烏紗帽保不住不說,身家性命也堪憂。于是,他在出發(fā)之前就立下遺囑。
到了天津后,曾國藩竭盡全力避免與法國開戰(zhàn),幾乎答應了法國提出的所有要求。他下令處死了8名中國為首民眾,充軍流放25人,并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革職充軍,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
消息傳出,輿論大嘩。曾國藩由此背上“賣國賊”罵名。京師湖廣會館甚至將曾國藩的匾落拔除燒毀。
李鴻章
曾國藩離職后,繼任者是李鴻章。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進士。同治九年九月以湖廣總督調任,光緒八年三月離任。任期十一年零六個月。后來,李鴻章又先后兩次擔任直隸總督,任期分別為十一年零七個月和一年零二個月。這就是說,李鴻章總共做了24年直隸總督,是歷任直隸總督中任期最長的一位。
李鴻章在直隸總督任上經歷了人生最風光的時期。在第一任時,他推動洋務運動,一手創(chuàng)建北洋水師、擴建天津機器局制造軍事武器;創(chuàng)辦近代民用工業(yè),支持我國自行修筑第一條鐵路;重視教育,開辦各類學堂,派留學生出國等,聲名和威望都達到了頂點。
然而,由于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以及八國聯(lián)軍侵華,李鴻章奉命簽訂了中國歷史上兩個最恥辱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李鴻章與曾國藩一樣,成為了千夫所指的“賣國賊”。
張樹聲
李鴻章干完直隸總督第一任后,接任者是張樹聲。與赫赫有名的曾國藩和李鴻章相比,張樹聲幾乎是籍籍無名之輩。然而,張樹聲在直隸總督上干了一事,比李鴻章和曾國藩都厲害。
張樹聲是安徽合肥人,李鴻章的老鄉(xiāng)。光緒八年三月以兩廣總督署理,光緒九年六月回任兩廣總督。署理一年零三個月。
雖然只做了一年多的直隸總督,可張樹聲還是干得有聲有色。在擔任直隸總督不久,就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朝鮮內亂。這引發(fā)了日本的躍躍欲試。為此,張樹聲果斷派遣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部近三千人馬東渡朝鮮,迅速穩(wěn)定局勢。
當日本軍隊趕到朝鮮時,中國軍艦已在港口嚴陣以待。這使得日軍無可奈何,只能接受既定事實,撤兵了事。
張樹聲的果斷處置,讓中國取得了近代歷史上難得的一次外交勝利。當時有人評價這一次如果還是李鴻章的話,以他一貫優(yōu)柔寡斷的作風,斷不至如此迅速。
袁世凱
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他與李鴻章一樣,做了三任直隸總督。第一次是在光緒二十四年八月,由直隸按察使護理,僅護理三天。第二次是光緒二十七年九月由山東巡撫署理,二十八年五月授,九月調離。任期一年。第三次是光緒二十八年底回任,三十三年召京。任期四年。
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創(chuàng)辦武備學堂,并聘請大批日本軍官擔任教習,訓練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軍隊。他施行新政,發(fā)展北洋工礦企業(yè)、修筑鐵路、創(chuàng)辦巡警、整頓地方政權及開辦新式學堂等方面,都頗有成效。通過施行新政,袁世凱“內結親貴,外樹黨援”,很快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這個北洋軍事政治集團的影響,一直波及到民國時期。
袁世凱還創(chuàng)建了山東大學堂,這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后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二所官立大學堂。山東大學堂是山東大學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