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鋼筋混凝土在民國屬尖端技術 強度不高勝在把關嚴
靈谷塔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今年已經有80歲了,卻依舊穩如泰山,今天的民宅也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為何近年來卻不乏出現坍塌、開裂等房屋安全事故?
帶著這些問題,揚子晚報記者采訪了民國建筑保護專家、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淳慶。由此,我們也制作了一份關于靈谷塔的知識答卷,你不妨來做一做。
塔基內長“鐘乳石” 會不會影響安全?
靈谷塔塔基“地下室”不僅有潮濕陰冷的味道,而且一處混凝土脫落,露出的鋼筋已經生銹,且不斷地有水跡滲透出來。墻壁和頭頂的橫梁上都很潮濕,許多橫梁處已經形成了細小的“鐘乳石”,最長約五六厘米。地下室內側墻壁是一塊塊細密的青磚砌成的,摸上去也比較潮濕。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淳慶看了現場照片后初步判斷,“鐘乳石”以及青磚墻上泛白,其實是混凝土板和青磚墻的泛堿和鹽析現象,分別是來自混凝土材料以及青磚和灰漿里的水、堿和鹽,通過內部毛細孔析出在表面結晶形成的。那么問題來了,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建筑安全嗎?
正確答案:“這是典型的民國建筑的老化現象,由于建筑材料內部的鹽堿含量較高,加上構件外部的環境變化,及使用時間較長,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基本不會影響到結構安全。”淳慶說。“如果民國鋼筋混凝土建筑,出現由于內部鋼筋銹蝕而導致的混凝土剝落現象,建筑就可能存在一定的結構安全隱患了,需要對其進行結構檢測和安全評估,制定相應的加固修繕措施,以確保其后續的使用安全。”
民國建筑保護專家介紹,“古建筑內有水滲出”不可簡單斷定就是有害,“有些情況下,這是建造者當時有意安排的排水方式,否則,建筑內部吸收的水分排不出去,對整體結構產生更大的壓力,反而會對文物安全產生有害影響,如一些擋土墻結構就有專門的泄水孔。
民國建筑鋼筋混凝土強度不如現在
淳慶介紹,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雖然沒有統一“壽命”,但有個50年的“設計合理使用年限”。這就是說,建筑建成50年后,就要進行建筑的結構安全檢測,評估其“健康狀況”。
中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普通建筑和構筑物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紀念性建筑和特別重要的設計使用年限則為100年。我們的住房交付后,除不可抗力之外,在50年內不存在建筑安全的風險。過了50年,并不意味著建筑到了年限就不能使用,如果建筑物到了規定的使用年限時間,可以對建筑進行結構檢測鑒定,要是整個建筑檢測質量合格或者通過一定的加固維修,那么,該棟建筑還是可以繼續使用。“50年之后,一般是10年一檢。”淳慶說。
眾所周知南京是民國時期的首都,擁有眾多的民國鋼筋混凝土建筑。淳慶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民國時期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很特別,雖然外觀上看同為鋼混結構建筑,但所用的材質,卻和今天的不同。那么,靈谷塔屹立80年,是不是因為所用的材料有特別之處呢?
正確答案:“民國時期建筑所用的主要材料,明顯區別于現代建筑。首先是鋼筋,民國時一般采用方鋼(又稱竹節鋼),形狀明顯不同于現代的螺紋鋼和圓鋼,而且兩者的強度質量也有一些差異。其次,民國的混凝土的強度也一般較低。”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普通混凝土劃分為14個等級,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根據淳慶老師的研究,大部分民國建筑所使用的混凝土強度僅在C15至C25之間。
現代建筑和靈谷塔比哪個“質量”好?
據媒體報道,2010年4月舉行的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時任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我國建筑平均壽命只有30年。這個數字表現當前在快速的城市建設中一些地區拆遷頻繁。
近年來,國內已經發生數次建筑安全事故。比如2014年,浙江奉化市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5層居民樓轟然坍塌,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的嚴重事故。相比之下,在1935年落成的靈谷塔同樣是鋼筋混凝土建筑,但穩如泰山,迄今已經屹立80年之久。劉先生據此認為,這個數字對比靈谷塔的堅固,使現在的建筑質量看上去反而不如過去靠譜。
正確答案:淳慶表示,建筑使用何種結構設計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它的壽命往往取決于建造者是否規范設計、施工和管理。以靈谷塔為例,它的建造是為了紀念陣亡將士,建造地點位于中山陵,是當時全國矚目的重點工程,“可以想象,靈谷塔建造各個環節把關會有多么嚴格。”
同時,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在民國時期屬于“尖端技術”,剛剛從歐美傳到國內,只有具備雄厚實力的建造者才會采用。因此民國時期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的規格都比較高。“你看水泥在民國時期被叫做‘洋灰’,可見當時這種建筑材料對于人們還是新鮮事物。”淳慶說,現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已經被普遍采用,誰都能建并不稀奇,而個別不法分子出于種種原因,不按規范操作,就會出問題。“一座建筑,從設計、圖審,到施工、監理、驗收,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都是隱患。”
淳慶表示,不能認為現在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壽命”比靈谷塔等民國建筑的短。“只要按規范設計、建造,并定期維護、管理,在沒有自然災害或強大外力施加作用下,鋼筋混凝土建筑是可以一直存在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