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婚禮你敢參加嗎 到底是習俗還是陋俗?
當我們談到婚禮,我們腦海里往往浮現的都是溫馨、幸福洋溢的畫面,然而在中國婚姻史上卻一直存在著一個特殊的現象。它有著濃厚的迷信色彩,隨著其不斷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形式,這一陋習的越演越烈,有時甚至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這一陋習就是冥婚,在周代時便開始流傳,又名陰婚、鬼婚、冥配、配骨等,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民間習俗。冥婚是為逝去的人找配偶,包括訂婚后男女方意外雙亡或者訂婚前就夭折的兒女。家族的老人們往往出于疼愛,會堅持為他們舉辦婚禮后合葬。同時也是出于某些封建迷信心理在作祟,認為自家墓地有孤墳是不吉利的,會影響家族昌盛。因此,一定要為逝者舉行一場冥婚儀式,然后并骨合葬。冥婚還分為死人與死人和死人與活人兩種。
《周禮?地宮》有記載“禁遷葬者與嫁殤者。”雖然,冥婚在歷史上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此風俗在我國流傳范圍之廣,加之封建帝王們履行此風俗。久而久之,自上而下都已蔚然成風。以致,冥婚之俗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更和時間的飛逝而消逝,直到民國時期都還有這一習俗存在。而且,在當今社會在個別地區也偶爾有所見聞舉行冥婚者。
冥婚最為盛行的時期為宋代。由《昨夢錄》記載,未婚配男子和女子若死亡,其父母將找“鬼媒人”說媒,然后進行占卦,得出結果后便開始為新郎新娘制作婚服即冥衣。然后舉行正式的婚禮儀式,并將男女并骨合葬。
冥婚習俗一直流傳到清代仍然十分盛行,直至清朝晚期封建思想受到西方列強帶來的西方精神文明的沖擊才有所削弱。這種婚禮的迎娶形式通常是在夜里進行,當人們正在睡覺的時候悄悄進行著,帶有一定的詭異色彩。此迎娶儀式和通常的迎娶儀式是大致相同的,只是花轎之中并沒有坐這貌美如花的新娘而僅僅是一張新娘的照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