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復辟的歷史背景 府院之爭讓張勛有了機會
張勛,字少軒,江西奉新人。1854年(清咸豐四年)生。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凱任管帶,后任副將、總兵等職。1911年升為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武昌起義后,在南京殘殺民眾數千人,頑抗革命軍,敗后退至徐州一帶。清帝退位以后,所部改稱武衛前軍,禁剪辮子,以示效忠清王朝,時稱“辮子兵”。1913年奉袁世凱命進攻革命軍,重占南京,后調徐州任長江巡閱使。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13省同盟,圖謀為清室復辟。
皖省督軍張勛在北京擁清廢帝溥儀復辟稱張勛復辟。
張勛復辟是指由張勛一手策劃,于1917年(民國六年)7月擁護清朝廢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前后歷時共十二天。因發生在丁巳年,亦稱丁巳復辟。
1917年5月,黎元洪總統“府院之爭”。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國、美國等支持黎元洪、馮國璋。黎元洪將段祺瑞免職,段祺瑞則令屬下各省督軍宣布獨立。黎元洪乃電召安徽督軍張勛入京調停。1917年6月,張勛率五千辮子軍北上。密謀復辟,段祺瑞則欲利用他對付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
辛亥革命后,清將張勛盤踞徐州長達五年,道臺衙門是其大搞復辟活動的“大帥府”。1911年底,南京光復,長江巡閱使張勛兵敗南京退守徐州。1912年初,革命軍北伐徐州,張勛北竄兗州,2月11日徐州光復,第二天清帝宣布退位,南北統一。1913年春,二次革命失敗,張勛率領“辮子軍”再次盤踞徐州,開始大肆迫害、捕殺革命黨人,留日同盟會員韓志正北走北京,老同盟會員周仲穆被殺于王陵母墓,王少華被逼墜樓自殺,一時間,徐州腥風血雨,陰霾密布。張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為自己建生祠。1914年12月5日是張勛的60歲生日,他在道臺衙門大擺壽筵,并通報全國上至民國總統和遜位的宣統帝,下至各省督軍和各界知名人士都派代表或親自前來祝賀??鬃?6代后裔衍圣公孔令貽主持了祝壽禮儀和筵席設置,連擺7天筵席,一時名流云集,舉國矚目。
張勛醉心于復辟清室,從1916年至1917年間,先后4次在道衙門大堂內召開督軍會議,被推舉為13省區大盟主。1916年8月27日,?;庶h魁康有為應邀至徐州,住在道臺衙門達半年。康有為在徐州黌廟(今二中文廟)大搞祭孔活動,起草請定孔教為國教的電稿,以張勛的名義發表,為復辟進行輿論宣傳。日本首相寺內正毅指派日本軍部參謀次長田中義一和黑龍會成員等到徐州,密談復辟帝制。駐天津的日軍司令石光真臣也到徐州,幫助張勛策劃復辟活動。道臺衙門作為張勛復辟的策源地,一時人物薈萃,冠蓋云集。1917年6月30日,張勛的軍隊開到北京城外,本人就進城到江西會館戲場聽戲。他裝出一副超然悠然的樣子,來調停黎段糾紛的一直聽到子夜12點鐘?;氐皆⑺?參謀人員進進出出,頻繁部署;謀士和幕僚正在聆聽?;庶h的首腦——康有為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