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帝“靖難”奪權(quán)之路 由一塊西瓜引發(fā)的政變?
建文帝即位之時,難以勝任對叔父輩藩王的駕馭,尤其是活躍于北部邊境的燕王,為鞏固南京政權(quán)的穩(wěn)固,即位僅兩個月后,便斷然削藩。他采納黃子澄的建議,由于顧忌燕王的軍事實力,決定先斷其羽翼,而且首當其沖的就是燕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周王。以此為開端,建文政權(quán)連續(xù)展開削藩。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齊王被削藩,第二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是代王,四月是湘王,六月是岷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èi),總共有五個藩王被剝奪王位。其中,最悲慘的當數(shù)湘王:他不屑于被官差抓捕,關(guān)閉王府大門,放火自焚,悲憤而死。
面對南京政權(quán)步步緊逼的削藩政策,燕王絕不是束手待斃。當初,建文帝對周王削藩之際,燕王立即上書建文帝,為周王求情,而且,言辭極其恭敬卑微,以“至親之情”懇求建文帝不要重罰周王。
當然,燕王自己也知道上書不會起到任何作用,這只不過是他起兵計劃中的一環(huán),旨在為起兵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上書被駁回后,燕王立即稱病臥床,斷絕與外界的一切來往,以此蒙蔽南京政權(quán)的監(jiān)視耳目,借機閉門不出,隱身王府內(nèi),暗中籌謀起兵大計。其間,他在北平附近招募青壯充實護衛(wèi),并在各地尋求奇人異士等,加緊起兵的準備。
燕王府原本使用的是元朝的宮殿,占地很大,周圍建有城墻堡壘,在王府的后院,由軍師道衍親自指揮,每天操練士兵。王府的地下設有秘密工場,日夜不停地打造兵器。為掩人耳目,在地表上建有建筑,周圍建有圍墻。而且,在王府后院飼養(yǎng)了很多鴨子和鳥,它們的叫聲足以掩蓋軍隊操練及打造兵器的聲音,只是有不雅之嫌。
建文元年正月,為祝賀新年,燕王派長史葛誠進京。長史是負責藩王府內(nèi)長史司的官員,承擔對藩王的指導及總管王府政務的要職。燕王派深得自己信任的葛誠進京,表面上是為了慶祝新年,實際上是讓他伺機探聽南京政權(quán)的情況。
出乎意料的是,葛誠在建文帝召問之時,竟然背叛了燕王,將北平的情況和盤托出,并且約定,南京政權(quán)對燕王削藩時,愿做內(nèi)應。葛誠大概是對陷入絕境的燕王失去信心了,為謀求自保而選擇投靠南京。葛誠返回北平復命時心神不定,燕王立即判斷出他已經(jīng)投靠南京了。但燕王裝作不知,讓他繼續(xù)與南京聯(lián)絡,以免驚動南京方面的耳目。
面對南京政權(quán)的重重監(jiān)控,燕王決定派三個兒子進京,以此迷惑南京政權(quán),為自己爭取時間。但這一決定很可能使自己的三個兒子被南京政權(quán)當作人質(zhì)扣留軟禁,可以說,這是燕王孤注一擲的豪賭。而南京政權(quán)沒想到燕王如此應對,倉促之間確實有扣留他們的打算,然而,黃子澄害怕因此會刺激燕王立即起兵反叛而反對扣留,最后,決定放還燕王的三個兒子返回北平。這是南京政權(quán)的又一次大失誤,而燕王自然是非常高興地歡迎三個兒子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