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中有著什么樣的獨特的描寫手法
在敘事上,《漢書》的特點是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這為我們了解、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漢歷史,無不以《漢書》作為基本史料。
在體裁方面。《漢書》與《史記》同為紀傳體史書。不同的是,《史記》起于傳說“三皇五帝”,止于漢武帝時代,是一部通史;而《漢書》卻是專一記述西漢一朝史事的斷代史。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是班固的創造。以后歷代的“正史”都采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于我國史學的重大貢獻。
體例沿革
《漢書》的體例與《史記》相比,已經發生了變化。《史記》是一部通史,《漢書》則是一部斷代史。
《漢書》把《史記》的“本紀”改稱“紀”,“列傳”改稱“傳”,“書”改稱“志”,取消了“世家”,漢代勛臣世家一律編入“傳”。這些變化,被后來的一些史書沿襲下來。
《漢書》比較完整地引用詔書、奏議,成為《漢書》的重要特點。此外,邊疆諸少數民族傳的內容也相當豐富。
《漢書》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
《刑法志》系統地敘述了國家律令,為研究我國律法發展具有參考意義。
《地理志》記錄了當時行政區劃、戶口,物產、經濟、民情等內容。
《藝文志》考證了各種學術流派的源流,記錄了存世的書籍,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
《食貨志》是由《平準書》演變而來,但內容更加豐富了。它有上下兩卷,上卷談“食”,即農業經濟狀況;下卷論“貨”,即商業和貨幣的情況,是當時的經濟專篇。
《漢書》的《百官公卿表》后人非常推崇,這篇表首先講述了秦漢封官設職的情況、各種官職的權限和俸祿的數量,然后用分為十四級、三十四官格的簡表,記錄漢朝公卿大臣的升降遷免。
《漢書》史料來源,武帝前為《史記》。后一為其父書,二為各家所續《史記》,三為其它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