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烏江一刎背后到底隱藏何事?與呂馬童有關(guān)?
公元前202年,項羽自刎烏江,年僅三十一歲。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畢加索說,死是一種美。我想,美麗的死,是人生的極致。項羽是軍人,戰(zhàn)死,正是他軍旅生涯最美的終結(jié)。
我整理歷史到項羽之死時,對于《史記》的這一段記事,在感嘆文辭之精絕壯美、敘事之栩栩如生的同時,常常有不可思議之感。這一段記事,究竟是文學(xué)還是史學(xué),是虛構(gòu)還是真實?究竟是司馬遷筆補造化的神來之筆,還是歷史托付太史公的秉筆之語?
讓我們再一次回到太史公筆下項羽之死的最后身姿言語:
烏江河岸,血戰(zhàn)中的項羽,已經(jīng)身負十余處創(chuàng)傷,突然間轉(zhuǎn)身不動,望著眼前一位漢軍騎將喊道:“來人可是舊友呂馬童?”
突然被項羽直呼其名的呂馬童不敢正視項羽的目光,側(cè)身面對身邊的戰(zhàn)友王翳,手指著項羽說:“這就是項王!”
項羽繼續(xù)喊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的頭。我成全你!”說完揮劍自刎,享年三十一歲。
漢軍將士,蜂擁而上搶奪項羽的遺體,數(shù)十人相互蹂躪殘殺而死。最后,郎中騎王翳奪得項羽的頭,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奪得項羽遺體的一部分,帶回劉邦軍大營,經(jīng)過驗證,確切無誤。
按照劉邦頒布的軍令,五位斬殺項羽的騎士分享千金萬戶的封賞,都受封最高爵位為列侯,從此載入史冊。
真是不可思議的記事。項羽之死的最后身姿,有誰看見了?項羽之死的最后言語,有誰聽見了?又是如何輾轉(zhuǎn)流傳,由司馬遷記載下來?這位被項羽稱為舊友的呂馬童是什么人?他與項羽之間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進而,與呂馬童并肩追殺項羽到烏江,共同奪得了項羽遺體一部分的王翳、楊武、呂勝、楊喜又是些什么人?他們與項羽和呂馬童之間又有什么關(guān)系?凡此種種,千百年來都是不可解的謎。《史記》啊《史記》,在你的這些神秘記事后面,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幸運的是,呂馬童等五位斬殺項羽的漢軍騎士,因功封侯,從此載入史冊,他們的功業(yè)和世系的簡介,都被保存在《史記》和《漢書》的《功臣表》中,一直流傳到了今天。我為了破解項羽之死的秘密,逐一查閱了這五位騎將殘存的檔案材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五位斬殺項羽的漢軍騎將,竟然無一例外都出身于同一地區(qū),都是舊秦軍的將士。
呂馬童,秦帝國的內(nèi)史好畤縣(今陜西乾縣東)人,本是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曾經(jīng)以司馬的官職出擊楚國將領(lǐng)龍且的軍隊,后來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七年正月受封為中水侯,一千五百戶。
王翳,秦帝國內(nèi)史下邽縣(今陜西渭南市臨渭區(qū))人,本是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屬于淮陰侯韓信的部隊,后來跟隨將軍灌嬰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六年封為杜衍侯,一千七百戶。
楊喜,秦帝國內(nèi)史華陰(今陜西西安南)人,舊秦軍郎中騎將,漢二年參加劉邦軍團,屬于淮陰侯韓信的部隊,后來跟隨將軍灌嬰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七年封為赤泉侯,一千九百戶。
楊武,秦帝國內(nèi)史下邽縣人,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曾經(jīng)參加攻擊陽夏縣的戰(zhàn)斗,后來以都尉的官職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八年因功封為吳防侯,七百戶。
呂勝,秦帝國內(nèi)史地區(qū)人,舊秦軍騎士,漢二年加入劉邦軍團東出函谷關(guān),后來以郎將的官職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七年封為涅陽侯,一千五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