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盲官員的楷模李衛 捐官出身卻政績斐然
李衛,江蘇銅山人,家境富庶,為人正直剛毅,不與舊世陋習同流合污。李衛自幼厭讀書,愛玩物,常伴蟋蟀斗雞,每每家父勸告,全然不聽,總言:我不做那頭腦不靈活的老學究,屁用沒有,白白荒廢了童年。30歲那年,李衛家中出錢給他捐了個兵部員外郎,雖然沒文化,但李衛不學有術,在官場行走游刃有余,官運亨通。(“捐官”又稱捐納,是封建社會時期為彌補財政困難,允許士民向國家捐納錢物以取得爵位官職的一種方式。)
李衛當官,政績斐然
雍正三年,李衛被擢升為浙江巡撫并兼理兩浙鹽政。抵任后,李衛積極推行“攤丁入地”改革,清理積欠,興修海塘,成就斐然。在鹽務上,李衛一方面加緊打擊私鹽販賣,一方面推行鹽政改革,“諸場有給丁灘者,以丁入地,計畝征收;無給丁灘者,暫令各丁如舊輸納”。由此,既穩定了鹽業生產,又增加鹽業稅收,這讓雍正感到十分滿意,李衛也隨后官升一級,被授為浙江總督。此時的李衛,剛剛四十出頭,和田文鏡、鄂爾泰老來才得志相比,可謂是騰云駕霧了。
修筑海塘
在浙江任上,李衛著重辦理了浙江海塘事宜。海塘即海堤,是江浙兩省沿海居民用來抵御海潮侵襲的重要設施。海塘工程主要集中在江蘇的浙江和浙江的嘉興、杭州、紹興四府,尤以錢塘江口的海寧塘最為險要。李衛很重視修筑海塘,幾乎每年都要奏請整治。雍正六年(1728年)七月,皇帝因不滿意江南總督范時繹對松江海塘改土易石工程的辦理,令李衛赴工查勘,并采納了李衛的修治方案,由李衛同江南督撫稽查治理。海塘工程系由政府財政開支,但所撥款額多不敷用且必須先經奏準,然后興辦。李衛在浙江多方面自籌資金,“除應動用正項之外,皆系每歲設法鹽務等類節省額外盈余陸續抵用”。
善于捕盜
李衛擅長捕盜。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以“江南多盜”,而地方官又“非戢盜之才”為由,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將吏聽節制。”李衛通過明察暗訪得知,當時江南盜賊出沒、橫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時任江南督臣范時繹、按察使馬世對諸盜賊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包庇
經常以替身代為受過,使其逃過一劫。李衛得知此情況,毫不徇情上書彈劾。范時繹隨后被解除職務,調離原官職,馬世被發配充軍。甘鳳池武藝高強,江湖之上名氣很大。他早在康熙時期曾在浙江參加過反對朝廷的“朱三太子案”。雍正時期,又聯系張云如等從事反清復明的活動,并準備于雍正八年秋天舉事。雍正七年(1729年),李衛偵破了這一犯罪團伙。甘鳳池最終被判處死刑。
恢復鄉試、會試
李衛在浙江任上時,由于受汪景祺、查嗣庭案的牽連,浙江被暫停鄉試并不準參加會試,這對于本省士人打擊極大。為盡早恢復考試,李衛經常深入下層,了解文士呼聲,將可能出現的文字獄化于未萌,而一些好的事跡則一一記錄在檔,隨時奏報。在其努力下,浙江于雍正七年恢復鄉、會試考,而之后一次殿試中,浙江文士將一甲三名全部收入囊中。此外,李衛在直隸總督任上還創辦了保定蓮池書院,后者在之后百余年中一直是北方的學術重鎮。
讀書多是好事,但書讀得少有時也未必是壞事,譬如李衛做官,就少了很多書呆氣,其辦事靈活,講求實際,這點很合雍正的胃口,如李衛捕盜即為一例。雍正六年,由于“江南多盜”而地方官又“非戢盜之才”,雍正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將吏聽其節制”,后又賜了他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叫:“訓練多方資輯旅,撫綏無怠在諴民”。李衛受命后十分賣力,“盜匿山澤間,诇得其蹤跡,遣將吏捕治,必盡得乃止,以是所部乃無盜”。這事還得提提武俠書上說的“大俠甘鳳池”,其中還有人說,刺殺雍正的呂四娘即“甘大俠”的女徒弟,種種傳說,不一而足。呂四娘不知何許人也,不過甘鳳池在歷史上還真有其人,這位“反清復明”的武林人士,正是李衛將之緝捕歸案的。據官方記載,甘大俠似未表現出什么英雄氣概,反在李衛的誘逼之下叩頭求饒,而且還出賣了同志。
在雍正眼里,李衛優點很多,但也不是沒有毛病。其上任云南鹽驛道后,第一道奏折剛上,雍正即批示說,你以“少年鋒銳之氣”,又急于報效,到地方上后一定要謙虛謹慎,不能以氣凌人,如在“上司僚友中過于強毅自用”,難免“致招恃恩犯縱之譏”。果不其然,李衛在云南任上與按察使張謙不和,后來更是與貴州威寧總兵石禮哈互相參奏、纏斗不休。而且,李衛還對上司不敬,其私下里呼云貴總督高其倬為“老高”、云南巡撫楊名時為“老楊”。更有甚者,李衛還公然在自己的執事牌子書寫“欽用”二字,甚至收受商人饋贈禮物等。為此,雍正特發諭旨批評,說你到云南后“恃能放縱,操守亦不純”,“川馬骨董,俱當檢點,又制‘欽用’牌,小人逞志之態,是不可以已乎?爾其謹慎,毋忽!”李衛聽后還不服氣,辯解說:“受恩重,當不避嫌怨。”雍正駁斥說,“不避嫌怨”與“使氣凌人、驕慢無禮”判然兩途,你要加強自己的修養,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寬更遠,不至辜負我對你的期望。
不過,雍正的教導在李衛面前似乎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到浙江任后,李衛每次出門都是鼓樂齊鳴,前呼后擁,引得眾人爭相圍觀。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李衛每次彈劾別人,還洋洋得意地將奏章抄寫一份向彈劾之人展示,以示“公開公正”。就這樣胡鬧,雍正仍給予包容,說“李衛之粗率狂縱,人所共知者,何必介意。朕取其操守廉潔,勇敢任事,以挽回瞻顧因循,視國政如膜外之風耳。”
李衛在浙江期間曾疏浚西湖三十里,并增修廟祠,植桃種柳,將這一帶變成了風景區。每到春光盎然之際,李衛即與幕僚們攜文案至西湖邊辦理公務,湖光山色,好不美哉。雍正十年,李衛被召入京,署理刑部尚書,后又被授為直隸總督。雍正十二年,李衛同戶部尚書海望一起勘海塘至浙江,時人以為李衛再度撫浙,一路歡聲震天。大學士朱軾聞之嘆曰:“古人云,觀徐、傅言論,不復以學問為長,斯言信矣!”
乾隆三年,李衛拜謁泰陵時突發肝病,后請求退職養病,但尚未卸任即病死于任上。一代英才,就此別過塵寰。看了李衛一生,我現在覺得,學歷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不是說你會解偏微分方程你就能讓一方百姓富庶和樂,不是說你高考作文滿分你就能成作家,不是說你懂什么是拉普拉斯算子你就能拯救世界金融。有的時候我們該想想,我們為了什么去做學問,是為了知而學,還是就是為了混一紙文憑,雖說現在文憑是一張通行證,不過要不了多久,世界還是知行者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