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進為何叫柴進 《水滸》世界中謎一樣的存在?
按施大爺?shù)恼f法,柴進是后周世宗柴榮的嫡系子孫。我們來看一下,有沒有這么一回事兒。后周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最后一個朝代,柴榮是這個朝代的第二任當家人,柴榮死后,手下的大臣趙匡胤發(fā)動了陳橋兵變,奪了幼帝柴宗訓的江山,自己當了皇帝,廟號宋太祖。大家都知道,歷來軍事政變都是血雨腥風、刀光劍影,這次政變也不例外,表面上看起來沒殺人、沒流血,實際上該死的一個都沒活。柴榮有三個兒子,最長壽的一個就是幼帝柴宗訓——20歲,另外兩個全部早夭。難道說他們有早夭的家族病嗎?肯定不是的,我不說大家也清楚是怎么回事。
這個活得最長的柴宗訓,九歲時被貶往房州。房州在什么地方呀?就是今天的湖北房縣。房縣好哇,皇帝王爺犯了錯兒都往這兒貶,先后貶了幾十個,最著名的一個就是唐中宗李顯。李顯在房州待了十幾年后,又重新做了皇帝。被房縣人民戲稱李顯為“六位帝皇丸”,因為他是唐朝的第四任和第六任皇帝,此外他爺是皇帝,他爸是皇帝,他媽是皇帝,他是皇帝,他弟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古今中外,堪稱奇談。閑話少說,言歸正傳。柴宗訓被貶到房州這座皇家監(jiān)獄里,日子過得肯定不爽,落地的鳳凰不如雞,欺負他沒事兒,幫助他犯忌諱,待在這里也就基本上自生自滅。這孩子生命力好,竟然活到了20歲。投胎到老柴家不是他的錯,躲著不去見閻王爺就是他的不對了。這熊孩子,一點都不懂眼色,他活著,老趙家心里可就不踏實了,于是,柴宗訓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柴宗訓死的時候20歲,就他那個情況,結(jié)婚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他肯定沒有孩子。柴榮的三個兒子都夭亡了,老柴家絕后了。想請問老人家一句,柴進是從哪個石頭縫子里蹦出來的?就是藝術(shù)。
施大爺?shù)墓P下,柴宗訓一家不是被貶在房州,而是被貶在了河北、山東一帶居住,因為他們讓位有功,所以賜了許多田產(chǎn),還頒發(fā)了免死執(zhí)照——丹書鐵券。這樣,柴進就變成了河北、山東間首屈一指的大地主,柴宗訓你地下知道不?你可以瞑目了。經(jīng)過施大爺?shù)倪@一番打扮,柴進就成了如假包換的柴皇孫。柴進似乎并不太在乎這個高貴的血統(tǒng),不像三國時候的劉備,哭著喊著要跟皇帝攀親戚,逢人便自稱劉皇叔。柴進就比較低調(diào),除了有人叫他柴大官人外,沒有人叫他柴皇孫,跟皇帝家攀關(guān)系可沒什么好事兒,更何況還是前朝的皇帝。
柴進和趙宋王朝有著天然的仇恨。宋朝的天下是從柴家手里接過來的,趙匡胤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明著給搶去了。這個仇不是一般的仇,因此,柴進恨不得宋朝馬上滅亡。恨歸恨,他做得到嗎?做不到。那怎么辦?第一,結(jié)交、收留天下的異見人士,他都愿意結(jié)交;第二,收留逃犯,凡是犯罪的人,逃到柴進莊上,他都會想辦法收留、隱匿;第三,結(jié)交地方官員,買通滄州牢城管營,施恩于服刑人員。這樣以來,柴家莊名聲大噪,成了江湖人士的圣地、犯罪在逃者的天堂,只要去投奔,沒有不收留的,柴進簡直就成了孟嘗君,門下雖說沒有三千食客,起碼有好幾百號人。
柴進收留這樣的人干嗎?難道是要造反嗎?造反柴進還是不會的,他希望別人去造反,自己暗中策劃,成功了就等于報仇了,失敗了又不會把他牽連進去,還可以繼續(xù)做他的富家翁。天下那有這等好事,所以有人調(diào)侃他,怪他名字沒起好,柴進,就是財盡的意思,最后還是散盡家財上了梁山。
王倫、杜遷是最早投奔的,柴進對他們優(yōu)禮有加,并進行洗腦,給了他們大筆的經(jīng)費,把他們送上了梁山。梁山基地成立給柴進指明了一條道路,此后,他資助了許多支這樣的武裝跟趙宋王朝作對,方臘也是其中之一。在施大爺?shù)墓P下,隱隱約約的能找到證據(jù),在征方臘的戰(zhàn)爭中,柴進主動要求化名“柯引”去臥底。柴進去了江南,并沒送回情報,卻做了方臘的駙馬。這不免使人生疑,為什么征方臘時死了那么多人,是不是柴進出賣了他們呢?完全有可能,因為柴進仇恨趙宋王朝,梁山好漢幫朝廷出力,柴進就不再把他們當成兄弟,所以出賣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