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韓國總統曾自稱他的根在中國并赴華祭祖
1992年9月27日,也就是中韓建交一個月后,盧泰愚偕夫人和女兒訪問了中國。1993年卸任后又過了8年,他作為中國政府的客人,以老朋友身份,偕妻女再次訪華,專門回到盧氏先祖最初落戶之地——山東省長清縣盧莊村祭祖。
由于歷史原因,中韓兩國隔絕40多年。1989年,朝鮮半島北南雙方政治、軍事對峙依舊,但僵持狀態有所緩和,各類對話和人員往來增多。中國政府一貫真誠希望半島局勢緩和與穩定,主張通過對話和協商和平解決朝鮮半島統一問題。中國同韓國雖無外交關系,但有經濟貿易往來。特別是1990年韓國派出龐大代表團參加了北京舉行的亞運會,此后不久雙方又互設貿易代表處,人員往來增加,中國政府高級官員多次出席在韓國舉行的多邊會議。
關于中韓建交進程,要從錢其琛外長1991年11月去漢城(今首爾)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并會見盧泰愚總統說起。會見時,盧泰愚表達了在其任期僅剩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內實現韓中建交的愿望。但中韓建交涉及的因素較為特殊,正如錢其琛同志在他的《外交十記》一書中所說,中國要同韓國建交,難點并不在雙邊關系方面,而在于中朝關系,在于如何使朝鮮方面理解和接受中韓建交的現實。書中,錢其琛同志詳細介紹了中央領導同志親自與朝鮮主要領導人溝通的情況,包括李鵬總理訪問朝鮮時做工作的情況。我參加了李鵬訪朝時的會談,對此也有所了解。
中韓建交的正式談判始于1992年的5月,用了大約兩個月時間。7月,錢外長受江總書記委托專程赴朝向金日成主席作了通報,金主席對中方立場表示理解。8月下旬,韓國外務部長官李相玉訪華,兩國外長于8月24日會談,并簽署建交聯合公報。
中韓建交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朝鮮半島形勢的緩和與穩定,有利于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和高度贊賞。兩國宣布建交后一個月,韓國總統盧泰愚訪華,兩國政府簽署涉及經濟、投資、科技等多項重要協議,中韓關系從此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盧泰愚說到中韓建交,有必要專門提及時任韓國總統盧泰愚的獨特貢獻。盧泰愚自稱他的根在中國。他自1987年末就任韓國第13任總統起,一直謀求改善對華關系、實現韓中建交。他在漢城單獨會見錢外長,是他刻意精心安排的活動。他說,韓中兩國一海之隔,雞犬之聲相聞,自古有著友好往來。近幾十年相互隔絕是不幸的。韓方真誠希望兩國早日恢復關系,并愿為此作出努力。
中韓建交秘密談判開始后,盧泰愚十分重視,從原則到細節,都親自過問。韓方著眼大局,很快就臺灣問題作出明確表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并決定與臺灣斷交。韓方在臺灣問題上的明確態度,解決了中方的主要關切,使建交談判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盧泰愚本人破例在漢城發表電視講話,宣布韓中兩國建交,并表示不久他將訪華。
1992年9月27日,也就是中韓建交一個月后,盧泰愚偕夫人和女兒訪問了中國。1993年卸任后又過了8年,他作為中國政府的客人,以老朋友身份,偕妻女再次訪華,專門回到盧氏先祖最初落戶之地——山東省長清縣盧莊村祭祖。
本文摘自:《外交人生:六十年外事風云點滴記憶》,作者:呂聰敏,出版社: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