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軼事:一封介紹信帶來了黃埔第一將
1924年6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于廣州黃埔長洲島創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這個學校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黃埔軍校。
從1924年到1949年底,黃埔軍校在大陸開辦了23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培養出了23萬多名畢業生。其中,不少畢業生成為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知名將領。
杜聿明:同時收到國共兩黨“入黨登記表”
1948年,淮海戰役快要結束時,毛澤東曾以人民解放軍中原和華東兩司令部的名義,寫了一篇800余字的廣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讓杜聿明幾乎家喻戶曉。杜聿明也是黃埔一期出身。
杜聿明是陜西米脂縣人,書香門第出身,可他卻老想著投筆從戎,干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業。1923年,杜從榆林中學畢業后,一次無意在《新青年》上看到黃埔軍校的招生廣告,同時,也在另一份報刊上看到吳佩孚辦洛陽軍官學校的招生廣告。經過慎重考慮,杜聿明選擇了黃埔軍校。
1924年3月,杜聿明與堂兄杜聿鑫,同鄉青年閻揆要、關麟征等11人,從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輪南下廣州。他們在陜西會館住下后,隨即上街打聽招生情況,獲悉軍校還在招生,但報名者超過1000多人。為了保證被錄取,他們決定由杜聿明執筆,給國民黨元老、原陜西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先生寫了封信,請求他幫忙做個介紹。原來于右任是杜聿明父親的同窗好友,又同是早期的同盟會員,感情很深。半個月后,愛惜人才的于右任回信,不但請他們吃飯,還慷慨地寫了一封介紹信給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說這里有11位陜西有志青年,前來報考黃埔軍校,希望破格錄取,以便將來到北方開展工作。
據稱,蔣介石收到于右任的介紹信后很高興,專門找來負責錄取工作的人員,當面交代說:“于先生送來的學生理應全部收下!”
4月下旬,黃埔軍校舉行最后一次補考。也許是因為運氣好,也許是于右任的介紹信起了作用,總之4月底放榜,杜聿明等11人全部榜上有名。入校后,杜聿明收到了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入黨登記表。那時候,他對于什么是國民黨、什么是共產黨一無所知,只好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他想,“共產”大概就是把家里的財產拿出來分給大家。杜聿明家中比較殷實,有些舍不得“分財”,所以就填寫了國民黨的表格。
當然,杜聿明做夢也沒有想到,就在他加入國民黨的當兒,他的妻子曹秀清正在陜西榆林中學,舉著右手向共產黨黨旗莊嚴宣誓呢。他更沒有想到,后來他能當上國民黨的大官,1949年卻成了共產黨的俘虜,1964年又擔任了人民共和國的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