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帥才排名 霍去病排名驚人!

      2016-05-31 21:29:5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1 孫武 孫武(約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

      1.孫武

      孫武(約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是兵法家孫臏的先祖。

      約活動于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13篇,被重用為將。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占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孫武的盛名是與他的《孫子兵法》一同傳于后世的。號稱“兵學鼻祖”的《孫子兵法》,不僅是我國現存的最古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它開創了軍事學的先河,對后世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茅元儀在《武備志》中說:“前孫子者,孫子不能遺;后孫子者,不能遺孫子。”

      《孫子兵法》在軍事學上的貢獻,世界各國也是公認的。1973年出版的美國約翰·柯林斯《大戰略》說:“孫子是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孫子》十三篇可與歷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后的克勞塞維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沒有一個人對戰略的相互關系、應該考慮的問題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認識。

      他的大部分觀點在我們的當前環境中仍然具有和當時同樣重大的意義。”這些都不是溢美之辭。《孫子兵法》這部不到六千字的著作,卻有著獨特的形式、嚴謹的結構和博大精深的內容。它對戰爭問題的表述,體現出地主階級在新興時期的革命性、進步性;它揭示的許多帶有普遍規律的作戰原則,至今仍不失其真理的光輝;在哲學上,它始終貫穿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孫子兵法》達到了它那個時代所能達到的高度,不愧為一部千古不朽的軍事名著。

      2.岳飛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岳元帥的事跡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岳飛最廣為人知的幾件事: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岳飛抗金:岳飛進入中原抗金,大敗金兀術,并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岳飛眼看可以一舉收復淪陷了10多年的中原,興奮的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岳飛含冤而死:天妒英才,最后岳飛被奸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岳飛留有軍事著作:《岳武穆集》

      除軍事上外,岳飛還為后人留下了名篇:滿江紅。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范。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于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于岳飛嚴于治軍、善于治軍,故“岳家軍”戰斗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贊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嘆服,而且也為后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早在岳飛為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他列舉春秋時“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采樵以致絞”為例,認為此“皆謀定也”。所以,岳飛進一步肯定了謀略在作戰中的作用。他說:“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這就明確指出了謀略是決定作戰勝負的關鍵。

      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必須依事先準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岳飛認為,陣圖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戰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他說:“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因此,他提出“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3.霍去病

      同樣是一位抗擊外敵,用兵如神,值得后人尊敬的帥才。

      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漢初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從小善于騎射,18歲時,被漢武帝召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隨衛青北擊匈奴,其后封為驃姚校尉。

      在作戰實踐中,霍去病注意學習鍛煉,迅速成長為一名機智勇敢的將領。一次戰斗中,霍去病憑著一身虎膽,獨自率800騎兵,遠離主力幾百里襲擊敵人,斬俘匈奴軍幾千人。漢武帝發現霍去病是個難得的將才,遂破格封其為冠軍侯,放手讓其領兵作戰,使之一躍成為當時僅次于衛青的青年統帥。

      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漢武帝以霍去病為驃騎將軍,令其率領1萬騎兵,反攻進迫河西(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一帶)的匈奴軍,決心以強有力的騎兵部隊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長安側翼威脅。年僅20歲的霍去病接受任務后,立即出發。他率軍穿過烏鞘嶺,跨過狐奴河,一路猛沖猛殺,超越焉耆山(又稱焉支山,今甘肅民樂縣東)千余里,殺死匈奴盧胡王、折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等,共殲敵8900多人。渾邪王、休屠王等隨敗軍遠逃。這是霍去病第一次單獨率軍進行的深遠作戰,初步摸索了騎兵集團遠距離奔襲的經驗,為以后組織的全面反擊匈奴的漠北之戰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為了擴大戰果,決心繼續作戰,徹底消滅河西匈奴軍。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孫敖,率騎兵數萬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肅環縣東南)出發,向河西進攻;另以張騫、李廣率騎兵萬余,從右北平出發,進攻匈奴左賢王。

      霍去病和公孫敖由北地分道出發后,公孫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參加作戰。霍去病按預訂計劃繼續前進。他根據匈奴軍飄忽不定、進銳退速的特點,決定避開敵軍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動楔入西北,繞到敵軍側翼,經居延澤(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向東南突擊,在祁連山麓與渾邪王、休屠王的軍隊展開激戰,獲得大勝。單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虜王子、相國、將軍、都尉等百余人,共殲敵約3萬余人。這次作戰,霍去病以驚人的膽略,在無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隊配合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騎兵作戰的特點,突飛猛進,靈活機動,深入匈奴軍側后2000余里,消滅匈奴軍于祁連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戰的重大勝利,也創造了我國古代騎兵作戰的典型戰例。

      霍去病獻身軍旅,舍生忘死,從不以家為念。一次,漢武帝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請他前往觀看,他回答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僅24歲。

      4.韓信

      漢朝開國名將——韓信,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國軍事史上,一位絕代的奇葩。江蘇淮陰人。

      秦朝末年,各地英豪紛紛起兵抗秦,其中以項梁的聲勢最大。韓信平日專心研究兵法,頗有心得,便有意投效項梁。當他腰佩寶劍,走在淮陰街上時,有一位不良少年看他不順眼,就說:「你的模樣還挺神氣的,其實你只不過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家伙,有種就殺了我,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心中大怒,但是他想到:「我當然可以一劍殺了他,但是,這有什么意義呢?大丈夫能忍一時之辱,何必跟這家伙一般見識。」便一言不發,彎下腰來,從不良少年的胯下爬了過去。韓信投入項梁的部隊,建立了不少戰功;項梁死后,項羽繼立,韓信幾次向項羽建議,項羽瞧不起他;因此始終未能獲得重用。韓信認為繼續留在楚營也沒有發展的機會,于是毅然決然地到漢中,投效劉邦。

      韓信終于如愿以償,得以施展平生的抱負;首先領兵北伐,暗渡陳倉,光復關中。接著進兵趙國,趙王命陳余率軍二十萬迎戰,參謀李左軍建議:「漢軍遠道而來,由于道路狹窄,軍糧一定會接濟不上;請給我三萬人去劫奪他們的糧車,漢軍的補給線一旦被切斷,韓信就插翅也難飛了。」陳余拒絕李左軍的建議,決定正面與漢軍對決。韓信得知敵方的意圖,便大膽挺進,派遣兩千名輕騎深夜抄小路潛入敵后,囑咐他們等到兩軍交戰,趙軍傾巢而出時,偷入敵營,換上漢軍旗幟。等到一切安排妥當,韓信派遣一部份部隊渡過河口,背水叫陣;陳余見了產生輕敵的心理,原來背水迎戰是兵家大忌,漢軍竟然毫無警覺,可見韓信實在是浪得虛名,于是陳余下令,趙軍傾巢而出,大挫漢軍。等到凱旋而歸,卻見自己的根據地——井陘關,已換了漢軍的旗幟,陳余大驚失色,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已退到水邊的漢軍掉回頭來,配合關內的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全軍覆沒。韓信又懸賞俘獲李左軍,并以誠懇之禮接待,李左軍深受感動,自愿留在韓信身邊效力。

      滅趙之后,韓信采用李左軍的建議,不費一兵一卒便說服燕王歸順,又一戰而攻下齊國的臨淄城,甚至連項羽派來支援齊國的龍且軍團,二十萬楚軍也全部殲滅。韓信軍威大振,劉邦立即封他為齊王。楚漢最后的一役——垓下之戰,韓信率領數十萬大軍南下,幫助劉邦圍困項羽,逼迫項羽自刎于烏江,天下重歸統一,劉邦建立大漢帝國。

      皇帝劉邦卻是一位多疑猜忌的人,由于韓信功高震主,便設計將他貶為淮陰侯,并且削奪他的兵權,最后還將他陷害至死。韓信出生入死幫劉邦打下大漢江山,最后卻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令人惋惜不已。

      5.戚繼光

      被后人稱為:抗倭第一名將

      戚繼光,(1527~1587) 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渚。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原籍河南衛輝。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于閩、浙、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戰,終于掃平倭寇之患。少時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

      三十四年,調任浙江都司僉事。旋進參將。分守寧波、紹興、臺州(今臨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州、金華、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三府。時浙江多被倭患,而舊軍素質不良。

      戚繼光招募農民和礦徒,組成新軍。嚴明紀律,賞罰必信,并配以精良戰船和兵械,精心訓練;他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審情度勢,創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以十二人為一隊,配以盾、槍、叉、鈀、棍、刀等長短兵器,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每戰多捷,世人譽為“戚家軍”。

      萬歷十三年,遭誣陷罷歸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終年61歲。所撰《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為明代著名兵書,受到兵家重視。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于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6.李世民

      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書法家,他開創的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鼎盛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9年),生于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他的父親李淵,襲封“唐國公”,是有名的“八柱國”之后;母親紇竇氏(即竇氏)也出身名門,乃當時極為顯赫的高門竇家之女。

      李世民是李淵與竇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在他之上有大哥建成,之下有三弟玄霸、四弟元吉。他四歲時,有位善相的看到他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及至他長大,果真風度翩翩,是當時天下有名的“太原公子”。

      公元615年,李世民十六歲,遵父命娶名門之女長孫氏為妻。長孫氏即是后來極富盛名的長孫皇后。之后二年,他一直參與他父親的叛隋大計。據史料記載,當時在他身邊,集聚了大量的有才華的人。例如《舊唐書》卷二〈太宗本紀〉就曾稱他:“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愿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溫大雅的《大唐創業起居注》里也說他“于晉陽密召豪友”。與他的兄弟相比,他的確是位早熟的政治人才。

      李世民十八歲那年,即公元617年,隨父親李淵自太原起兵。他率領部隊和他的門客打前陣,很快就擊敗了隋朝的軍隊,攻入長安,并且滅了隋。唐初論功勛,以李世民為最大,被封為“秦王”。

      此后,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破李軌,殺薛仁杲(薛舉之子),敗劉武周,……在虎牢之戰中,一舉翦滅了當時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后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禮儀的招待。

      隨著他聲望日盛,李世民與他兄弟之間的關系也逐步微妙起來。此時他的三弟玄霸已死,大哥建成與四弟元吉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他。他們幾次密謀殺害李世民,但都沒有成功。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門客的建議下,先發制人,于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兄弟喋血,一舉消滅了建成、元吉的勢力,成為王朝的唯一繼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強迫他父親李淵讓位,自己即位為帝,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年號為“貞觀”。自此開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統治。

      在李世民統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649年,患得了痢疾,醫治無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終南山別墅“含風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陜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為“昭陵”。他的謚號為“文皇帝”。

      7.白起

      白起善用兵,征戰沙場達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殲敵過百萬,未嘗敗績,僅用萬余人便攻克楚的都城。尤其是幾次惡戰讓趙韓力量大減,后來始終無力抵御秦兵東近。也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用兵靈活。伊闕之戰避實就需,各個擊破;鄢郢之戰改用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而長平之戰則佯敗,斷敵糧道,分割,最后圍殲。

      白起喜歡追擊戰,數次長途奔襲。與孫子兵法中的“窮寇勿追”迥然有別。

      白起喜歡殺人,勝與攻城,這大概和孫子相同,孫子云:“上兵伐謀,......其下攻城。”白起也信仰這個理論,所以每戰必屠殺一番,前后數十年殲敵超過一百六十萬。有效的打擊了敵方的有生力量。后世稱其為戰魔。----后世多稱贊其巧妙用兵,而譏評其殺戮無度。卻少有人從當時的戰局角度著想的。

      白起很有戰略眼光,也很有大局觀。尤其是后來稱病時候關于不可攻趙的言論,深入探討了當時的局勢。所以白起才能成為戰國名將之首。

      他善戰,卻不聰明,所以便會發牢騷。在秦王不聽他的局勢分析而派兵攻趙失敗后,他在背后說:‘不聽臣計,今果如何。

      只是發發牢騷也就罷了,因為此時贏謖(秦王)也打算重新起用他了,可他卻不給面子。“臣知行雖無功,得免于罪;雖不行無罪,不免于誅。......臣寧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將。”意思是,我知道這次出征絕對沒有勝算,但是能免罪;雖然不出征本身是無罪的,可是卻要被刑罰......我寧愿受重刑而死,也不想成為無功之將。

      白起很不給面子,秦王也惱了。于是白起的官位沒了。還被趕去邊疆。偏偏他真的病了,一時不能走。結果前線失利,秦王便遷怒與他。于是他只有死。

      善始者未必能善終,但白起還是名將,千勝名將。

      8.曹操

      曹操的統帥特點也非常鮮明,他是中國戰爭史上最聽話的統率,這里的聽話不是任人擺布,而善于、敢于聽取部下的正確建議,這也是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的原因,像第一謀士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此外還有郭嘉、程昱、賈詡、司馬懿、荀攸、許攸等,曹操的謀士之多,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出第二人,而曹操對他們的計謀也言聽計從。

      漢末三國的軍事家首推曹操。曹操鉆研兵法,有高深的軍事理論,曾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家的著作,在習諸家兵法的基礎上,寫成《兵書接要》一書,結合自己的戰爭經驗加以論述。所撰《孫子略解》,開創整理注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主張“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強調師出有名,符合道義。在戰略戰術上靈活多變,因事設奇、任勢制勝,兵不厭詐。

      在帶兵方面,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可曹操的戰馬因受驚嚇踏了麥田。他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發,以示處罰,足見執法認真。《通典·兵典》中收錄的《魏武軍令》、《魏武船戰令》、《魏武步戰令》等,也反映了他嚴明的軍令。

      在用兵方面,史稱他“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余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在對呂布、張繡、袁紹、馬超、韓遂等一系列戰斗中,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劫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戰術,譎敵致勝,轉弱為強。他確實是一個極為杰出的軍事家。李靖的《李衛公問對》 、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等著作都贊譽曹操的行軍用兵。

      在御將方面,曹操拔于禁、樂進于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于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曹操能夠根據將領特點,用其所長。 例如,許褚、典韋壯武有力,忠誠奉法,曹操就讓他們戰則為軍鋒,息則統親兵;臧霸有恩信于東土,曹操將青、徐二州托付于他,從而得以專心對付袁紹,不必以東方為念;降將文聘本是劉表帳下大將,在江漢一帶頗有威恩,曹操任其為江夏太守,委以邊事,使御孫權。

      曹操不但是卓越的軍事家、統帥,還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和軍事理論家,像曹操這樣全面的,在中國古代的軍事家中是找不出第二個的。

      9.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后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后,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后,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后,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隨后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周瑜是東漢末年杰出的軍事家。其軍事才 能,也遠非諸葛亮可望其項背。上面所說的政治才能,其實也是軍事戰略才華。政治與軍事才能有時是不可分的。

      此外,他的軍事才能還主要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一是長期擔任東吳主要統帥,表現出杰出的統帥才能。

      二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大戰足以表現其軍事才華。

      三是赤壁之戰后的圍攻江陵之戰。曹操兵敗赤壁后,留兩 員名將曹仁、徐晃領八千精兵鎮守荊州重鎮、南郡首縣江陵。周瑜領二萬兵圍攻。攻堅戰歷來不好打,而況江陵城高溝深、糧食充足。但周瑜與之對峙近一年后,在 傷亡很小的情況下,終將曹仁擊退,占領江陵。由此可以對比的一個例子是:十多年后,關羽領數萬大軍圍攻曹仁五千人鎮守的襄陽,又利用大水之便圍城,但攻打 了好幾個月仍未攻下。最后反被徐晃從外面打破。

      四是在東吳開拓疆土的一系列戰爭中,周瑜作為僅次于孫策和孫權的統帥,南征北戰、所向披麾,幫助打下東吳的 半壁江山。定江東、征廬江、征黃祖,他都是主要指揮者,幾乎是每戰必勝,無堅不摧,充分展示了杰出的軍事才能。東吳的半壁江山,有一大半是周瑜的征戰之 功。無怪乎孫權稱帝后曾多次流淚對眾公卿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周瑜的入選,多是出于個人意見,到了明代由于《三國演義》的流傳,完全把周瑜變為了另外一個人,變成了那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亮的配角,這是不真實,也是不公平的。

      10.楊延昭(958-1014)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后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為楊業六子),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他自幼隨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延昭為先鋒,時年二十九歲,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斗愈勇,終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御遼軍侵擾,死后陪葬于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贊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詔令增加楊延昭的軍隊達到一萬人,如果遼國騎兵入侵,就屯軍于靜安軍的東邊。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軍于馬村西邊用以保護屯田。切斷黑盧口、萬年橋敵人騎兵奔擊的道路,仍會集各路軍隊互為掎角追襲敵軍,令魏能、張凝、田敏用奇兵牽制敵軍。當時王超任都部署,聽任事不隸屬之。楊延昭進言說:“契丹駐軍澶淵,距北邊境千里,人馬都很疲乏,雖兵眾但易被擊敗,凡是搶劫掠奪的物品,都放在馬上。希望誡勉諸路軍,扼守各自的險要道路,敵兵就可殲滅在此,那么幽、易數州就可襲擊而奪取。”上奏皇帝而沒答復。楊延昭于是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俘獲敵人甚多。

      楊延昭智勇善戰,他把所得的賞賜都用來慰勞軍隊,未嘗問及家事。他進出的排場像小軍官一樣,他號令嚴明,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敵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戰獲勝報捷,把功勞歸于部下,所以人人愿意為他效力。他在邊防二十余年,遼軍畏怕他,稱他為楊六郎(雖然他是長子)。到他去世時,宋真宗嘆息、悼念他,派宦官護送靈柩回他的家鄉,河朔一帶人看到他的靈柩大都痛哭。朝廷錄用他的三個兒子為官。對他的親隨、門客也都量材選擇錄用。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狠狠狠97色88|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婷婷综合激情|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 国内偷自视频区视频综合|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