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地下黨如何錯失活捉蔣介石的最后一次機會
9日的《成都晚報》刊發報道:“蔣總裁昨已離蓉飛臺。”楊曬軒、徐震球等看到這個新聞后,灰心喪氣。不料,當天下午,蔣介石竟又在成都城門街頭公開露面。“捉蔣敢死隊”連呼上當,重新組織力量伺機行動。
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后,蔣介石把最后的賭注押在了大西南,親臨重慶和成都指揮。正是這時,中共地下黨秘密組織了“捉蔣”行動。
“大霧初降”行動流產
1949年11月,劉鄧大軍從川東發起攻勢。蔣介石飛抵重慶坐鎮指揮,他的臨時府邸就設在重慶西郊山洞的公館里。重慶地下黨當機立斷決定實施“除蔣”行動,重慶別號霧都,故行動代號取兩者的諧音為“大霧初降”,由地下黨員、擔任國民黨反情報隊隊長的徐震球負責。
要活捉蔣介石談何容易?靠武力強攻,連蔣介石的汗毛都碰不到。可行的方法只有利用他身邊的人,出其不意。一次,徐震球與國民政府內政部第二警察總隊總隊長彭斌談論當前形勢,身為國民黨陸軍中將的彭斌表現非常消沉。徐震球心中一動,覺得彭斌是個合適的人選,于是就找機會與彭斌拉近關系,兩人很快親密起來。徐震球說出“大霧初降”計劃,并勸彭斌仿效張、楊。彭斌先是一驚,沉思良久后表示將相機行事。兩人密議了行動方案:彭斌在自己的隊伍中發展可靠人員,行動地點選在蔣公館或機場。后來,徐震球多次與彭碰頭謀劃,但直到重慶解放蔣介石出逃,彭斌仍猶豫不決,“大霧初降”行動最終流產。
1949年12月24日,彭斌發布起義通電,解放后曾任貴州軍區高級參議等職。關于“捉蔣”一事,彭斌后來曾解釋道:解放前夕,重慶衛戍總司令楊森懷疑他不穩(彭斌早年曾參加劉伯承領導的瀘州起義),向蔣介石密告,內二警失去蔣介石信任,11月25日就撤離負責守衛的機場、公館等要害部門,無法接近蔣介石。
同年12月1日,成都大小報刊發布了一條消息:蔣總裁昨日蒞蓉。蔣介石出現在黃埔樓,他強打精神和閻錫山、胡宗南等策劃“川西大決戰”。而就在他眼皮底下不足500米的地方,有人已把迫擊炮對準了黃埔樓,準備讓他粉身碎骨。這就是中共成都地下黨策劃的“炮打黃埔樓”行動。
中共地下黨在成都設有“留蓉工作部”。他們認為,此次蔣介石到成都機會寶貴,不能讓他溜走,決定炮轟蔣介石。具體行動由被策反過來的原國民黨團長姜期永負責。姜期永利用黃埔樓北面的菜棚作掩護,秘密組織人員架起迫擊炮,對準黃埔樓,只等地下黨情報人員核實情況一聲令下就射擊。然而,突然傳來消息說,蔣介石不住在黃埔樓而是在勵志社。這令地下黨大吃一驚。最后大家一致認為,炮打黃埔樓冒險性太大,無論擊中與否,都會使國民黨以此為借口在成都市區展開大搜捕和大屠殺。既然“炮打”沒有把握,就不必冒險,但若能“活捉”則比“炮打”好上百倍。于是,“炮打黃埔樓”演變成了活捉蔣介石,迫擊炮被秘密拆除。
捉蔣敢死隊秘密行動
剛剛被策反過來的國民黨第95軍副軍長楊曬軒,聽了“捉蔣”計劃后自告奮勇:“只要組織一個兩百人的敢死隊足夠了。就在我們95軍里挑選隊員,我任敢死隊隊長。”地下黨批準了他的要求,并決定由曾在重慶策劃“捉蔣”的徐震球等人配合行動。
楊曬軒在兩天內組織起由200余人組成的“捉蔣敢死隊”,埋伏在蔣介石可能居住的中央軍校、勵志社兩處大門口,一旦發現蔣介石的行蹤便立即出動。然而,他們始終沒看見蔣介石的車隊出來。更出乎意料的是,9日的《成都晚報》刊發報道:“蔣總裁昨已離蓉飛臺。”
楊曬軒、徐震球等看到這個新聞后,灰心喪氣。不料,當天下午,蔣介石竟又在成都城門街頭公開露面。“捉蔣敢死隊”連呼上當,重新組織力量伺機行動。時隔3天,成都各大報刊又報道蔣介石已飛往臺灣。“捉蔣敢死隊”寧可相信老蔣還在成都,因此行動仍在秘密實施之中。然而,直到成都被圍,他們也沒發現蔣介石的行蹤。
尚不明確,當時報紙上登載的消息是誤傳,還是有人故意擺迷魂陣。而根據史料,蔣介石真正逃離成都的時間應是12月13日。此后,他再也未踏上大陸一步。
■延伸閱讀
被叛徒出賣的“捉蔣”行動
1949年1月,蔣介石加派得力中將張權守護淞滬。4月,中共發起淞滬戰役,張權決定倒戈反蔣。4月26日,蔣介石趕到上海督戰。上海地下黨負責人聯絡張權,商討起義和捉蔣大計。
不料,蔣介石以保護軍官家屬為名,將團長以上軍官的眷屬秘密送往臺灣,以做人質。原先答應起義的一些軍官開始動搖,兩個主力師師長翻臉變卦。當張權動員192師師長李錫佑起義時,遭到132師的情報科長、也就是李錫佑的得意門生張賢的暗中出賣。張權很快被國民黨特務抓捕,這時距起義、捉蔣只有半天時間了。5月21日10時,張權、李錫佑在上海英勇起義。
解放后,我公安機關掌握了張賢作案的確鑿罪證。1957年1月,張賢被執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