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后代都有誰?諸葛亮后人如今都在何處?
諸葛亮后人: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創造了三足鼎力的局面,但是他死后蜀國也隨之滅亡,蜀國滅亡后諸葛亮的子孫如今在何處卻無人知曉,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下吧。
諸葛亮的后代(兒孫輩)
諸葛瞻(227--263年)字思遠,諸葛亮的兒子十七歲時,被后主劉撣招為駙馬,歷任騎都尉、侍中、尚書仆射加軍師將軍等職,公元261年后,與董殿共同執掌蜀漢軍政。
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入蜀,諸葛瞻率軍至涪迎戰。鄧艾在陣前寫信誘他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在綿竹與魏軍決戰時,由于寡不敵眾,壯烈戰死。
諸葛尚(247—263年),諸葛瞻之長子。公元263年,與父諸葛瞻同戰死于四川綿竹。
諸葛京字行宗,諸葛瞻的次子。蜀國亡后,遷移到河東。在晉為官,初為眉縣令,后為江州刺史。
諸葛質,諸葛瞻之子.蜀亡后,劉禪之子、洮陽王劉恂不愿降
魏,派諸葛質為使,與夷帥孟虬通好,劉恂得在南中水昌定居。
諸葛懷,諸葛亮幼子。晉太傅王覽建議朝廷,召錄漢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職,惟諸葛懷未至。經查訪得知,原打算給諸葛懷封爵,他推辭說生活可以自給,無才干補閏,愿終老于家。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諸葛果,諸葛亮的女兒。成都西南有朝真觀,即乘煙觀,古老相傳,諸葛果在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
諸葛亮后裔今安在
現在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建德、蘭溪、龍游三市縣相鄰的50公里范圍內的11個村鎮中,那里有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孫。
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從其第14代孫諸葛利任五代時壽昌縣縣令開始的。五代時的壽昌即今浙江建德。諸葛利生子諸葛青,諸葛青的長子諸葛承陰的后代于南宋時遷到泉麓村。泉麓村現屬浙江省蘭溪市,現該村有109戶569人,其中450人是諸葛氏后裔。諸葛青之次子諸葛承枯的后代從壽昌遷到鼓坂腳,鼓坂腳即今浙江省建德縣長林鄉,現那里有諸葛后裔292人。
諸葛青之四子諸葛承突的后代從壽昌遷到浙江省龍游縣華龍村定居,目前這里有諸葛后裔49戶230人。諸葛青的三子諸葛承載的后代于南宋時遷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諸葛亮高臥隆中之意。高隆即今蘭溪市諸葛鎮。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圍的7個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們便開始稱高隆為諸葛鎮了,這個稱呼一直叫到現在。現在的諸葛鎮有諸葛后裔2500人,是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現已成為諸葛后裔的活動中心。
諸葛鎮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諸葛大公堂和丞相詞堂。在大公堂內的寶樓上珍藏著《諸葛氏宗譜》,這本宗譜共修過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午,當時的國民黨元老陳果夫為這部宗譜的最后修訂寫了序。
最近,人們又發現諸葛古鎮一個村落的建筑布局正是按照諸葛亮的八陣圖設計的。該村以一口池塘為核心,四周環繞著大公堂、懷德堂、慶余堂及民宅等數十座建筑,八條小巷從池塘向外輻射分布。其分布呈九宮八卦形,與八卦圖暗合。
據考證,這座八卦古鎮是諸葛亮的第27代孫諸葛大獅精心設計的。這種八卦式的布局具有獨特的"防衛功能"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民國初年,北伐軍肖勁光部與軍閥孫傳芳部在蘭溪諸葛鎮附近激戰三天三夜,雙方郡因諸葛鎮地形特殊而不敢貿然人內。該鎮因此而安然無志。抗戰時期,日軍占領蘭溪后,其部隊也多次從諸葛鎮的高隆崗下經過,卻始終沒有發現這個美麗富庶的村落。外來盜賊更不敢輕易進入這個村落。進去容易出來難,自古以來該村極少發生失盜現象。該村改善環境的功能也很突出,其布局,夏季能引入東南風,冬季能擋住西北風,日照充分,炊煙瘴氣能迅速擴散。
諸葛鎮的諸葛后裔重視繼承先祖家風,歷代人才輩出,僅明清兩代就有進5人、舉人11人、貢生35人、秀才百余人。到近代,專家學者也涌現不少。最近,諸葛鎮在充分征求專家、學者意見之后,決定利用自身的人文優勢,將本鎮改建成"武侯城",使諸葛亮這位歷史偉人的業跡和風范發場光大、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