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究竟是誰惹得禍 李淵才是罪魁禍首
玄武門之變究竟是誰惹得禍?自認為,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沒有錯,李建成也沒有錯。最大的錯是李淵。
現(xiàn)存的正史野史在這件事情上的看法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李世民覬覦帝位在苦心設計了玄武門事變,從頭到尾李世民才是這場大戲的主角;也有的說是李建成怕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功高蓋主,想要除掉李世民,處處針對李世民,最終把李世民逼上絕路,只能先下手為強;還有的說這全都是李元吉在挑撥離間導致……
歷史已經(jīng)過去,事情的真實面目已經(jīng)無從得知,針對以上的說法,也不敢隨意評論,更不敢斷言誰是誰非。我認為玄武門之變中最大的錯在李淵,接下來將提供足夠的證據(jù)來證明這個的說法。
首先,我們先從玄武門之變中最后的贏家說起——李世民。李世民無疑是歷史上公認的一代明君,他雄才大略,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在大唐統(tǒng)一前,他一直都是大唐軍事的主心骨,很多大戰(zhàn)都是由他率兵出征的,對大唐統(tǒng)一立下汗馬功勞。在唐朝統(tǒng)一過程中,就軍工而論,李世民堪稱第一,且當之無愧。“天策上將”可不是靠著自己身上留著李淵的血得來的。后來他當了皇帝之后,政治清明,任人唯賢,創(chuàng)下“貞觀之治”。李世民既然有這么強的能力,大唐的江山又基本上是靠他打下來的,他想當皇帝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誰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讓給別人呢?
所以,認為李世民有當皇帝的想法并不奇怪,甚至是很合理的事情,他卷入玄武門之變也不能算是錯誤。
其次,我們再分析一下玄武門之變中的失敗者——李建成。
很多人都認為李建成是個草包,沒有真才實學。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李建成有沒有比李世民優(yōu)秀,這我不敢下結(jié)論,因為這已經(jīng)沒法比較了。但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李建成也是個文韜武略的優(yōu)秀人才。早在李淵剛剛起兵之時,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為統(tǒng)領左右軍,李建成那也是戰(zhàn)功赫赫。后來李淵稱帝后,李建成身為太子,上戰(zhàn)場的機會少了,在戰(zhàn)功上他確實不及李世民,但后面他出征討伐劉黑闥也是再次證明了李建成是具備帶兵打仗的能力的。
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的過程中,李建成輔佐李淵治國,后方源源不斷的為李世民前方提供各種戰(zhàn)爭所需,如:兵馬,糧草,武器……。這也能證明李建成在“文治”上也是很有一套的。
其實,最難證明李建成不是個草包的是一個歷史上著名的人——魏征。魏征在歷史上以敢于直諫聞名,對于他的直諫就算是后來李世民都好幾次表示受不了,甚至說要殺了魏征。可魏征在太子東宮輔佐李建成多年,不但沒有被殺,就連被趕出東宮都沒有。李建成連魏征都能夠容忍,那他還能是個沒有胸襟的人嘛?如果他是這么個不學無才的人,那魏征還能死心塌地的輔佐他嘛?即使他自己確實沒有能力,但他能夠如此虛心納諫,那他要是當了皇帝,會是個昏君嘛?像李建成這樣有能力,又是嫡長子,他要維護自己的地位,有什么錯呢?
接下來就開始說說為什么李淵才是罪魁禍首了。
早在大唐還沒有統(tǒng)一之前,李淵為了激發(fā)李世民的斗志,讓他更好的為大唐的統(tǒng)一征戰(zhàn),曾經(jīng)多次想李世民承諾,得天下后要封李世民為太子。后來在立太子的時候,李淵卻立了李建成。這本身也沒有錯,比較封建時代“立嫡立長”才是“正統(tǒng)”。錯就錯在李淵不應該給李世民那么高的承諾,既然他已經(jīng)承諾就應該兌現(xiàn),君無戲言,他怎么可以食言呢?他給了李世民這樣的承諾,李世民還能夠不名正言順的想當皇帝嘛?他已經(jīng)給了李世民這樣的承諾了,那李建成的這個太子能夠當?shù)冒残穆铮懿徊录勺约旱男值苈铮?/p>
面對兩個優(yōu)秀的兒子,李淵給了大兒子李建成太子之實,卻給了二兒子李世民皇帝之夢。而事實上誰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一國難有二君”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兄弟火并,互相殘殺已成必然,只是時間問題。而兄弟火并之后的結(jié)果也能夠是輸?shù)囊环奖粴ⅲA的一方通過武力架空李淵,獨攬大權(quán)。這一點從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的做法中我們可以得到印證。
李淵不是個好父親,更不是個好皇帝,當然也不是個好領導。他的錯誤做法致使兩個兒子火并,導致玄武門之變的悲哀。
古人早有訓示“輕諾寡信”,不要隨隨便便給別人做出承諾,而一旦做出承諾之后一定要不遺余力的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否則事態(tài)一旦爆發(fā),后果不堪設想。
李淵的錯誤做法是導致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決裂的主要原因,李淵才是玄武門之變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