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岳飛齊名的大清官是誰?劊子手自殺也不殺他
提起民族英雄岳飛,他的死著實讓世人感傷不已。不管岳飛有多冤,依然會有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下毒手。然而史上確有另外一個人,他忠心為國與岳飛齊名,被人誣陷行刑時,劊子手寧愿自殺也不殺他。古往今來,這樣的事絕對絕無僅有。
此人就是明朝中葉,力挽狂瀾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難的一代忠良,于謙。
當時,明英宗朱祁鎮不顧群臣勸阻,圣裁獨斷要御駕親征來犯的瓦剌也先。不想卻在土木堡遭遇瓦剌突襲而大敗,不僅損失了大明主力之師,還讓自己被胡人擄了去。
瓦剌也先本打算挾英宗以令大明,不想主張“社稷為重,君為輕”的于謙迅速立了代宗朱祁鈺為帝,讓他的陰謀徹底破產。緊接著,于謙以石亨為大將,集結國內有生力量最終打得瓦剌也先前來求和,并送回了英宗。
在這場浩劫中,于謙雖立有蓋世之功,但他事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工作作風:為官清廉,絕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代宗朱祁鈺感慨他的清廉,就特命給雙俸。然而于謙卻拒而不受:家里就幾口人,原有的俸祿夠大家吃飽穿暖了。如今國家用錢的地方還很多,還是將這筆俸祿支援到哪里吧。
既然不想要錢,那就賜你豪宅吧。結果于謙仍然不接受:國家多難,臣子何敢自安。面對這么“軸”的于謙,景帝也是無奈了:君無戲言,你愛要不要吧。但是,于謙也只是把皇帝賞賜的盔甲、玉帶、璽書之類放在這座豪宅里。一年去探視一次,自己還住在原來的茅草屋。
于謙不僅嚴于律己,對于家人的管教也是極為苛刻。有一次,曾受恩于他的大將石亨,打算推薦于謙的兒子為官。結果于謙知道后,反把石亨大罵了一通:我于家人當官入仕要靠自己的本領,絕不能靠這些旁門左道。
石亨雖然在抗擊瓦剌過程中立有大功,但他卻是一個心懷叵測之人。他覺得于謙這人過于清高,不識抬舉。不愿久居人下的他,開始與于謙作對并伺機報復。
機會終于來了,在石亨等人的精心布置下,將英宗重新扶回了王位,史稱“奪門之變”。然后他就開始大肆打擊異己,并與徐珵等人陰謀將于謙下獄,要處斬于鬧市。
然而,于謙兩袖清風的官場作風早已深入民心,世人皆稱其為“于青天”。對于這樣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清官,不僅百姓為其跪地請愿,就連劊子手都不忍動手。據說,當時有三個劊子手情愿自殺也不砍于謙的頭,就是不想擔這個千古罵名。
世人皆知于謙被冤,但于謙深知自己“社稷為重,君為輕”的主張,觸犯了英宗。一切的構陷都是枉然,在英宗復辟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了自己的下場。于是他留下一首《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然后,自殺了。
據記載,當錦衣衛抄于謙家時,家無余資。但一年后抄石亨舉薦代替于謙之位的大臣家時,卻抄獲百萬。這樣的對比,確實讓人無言以對。
其時,英宗也在顧及民間的輿論,猶豫要不要殺于謙。但是,復辟的主將石亨和徐珵卻堅持說不殺于謙師出無名。其實哪里是為了師出有名,只不過是于謙的清廉作風,一直讓他們無法“施展抱負”。
宦海沉浮,于謙的死則驗證了一個道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于謙啊,你不得不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