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政治家王十朋還是有名的書法家
這世上是沒有任何人能夠隨隨便便就成功的,即使是天分再好,如果后天不多加努力也是不容易,而我們看到那些名人更是如此。宋朝文學大家王十朋也是一樣。王十朋苦學書法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家一事其實是被后人津津樂道很久了。
其實在很小時王十朋已經被發現天資非常聰穎,而且反應能力十分迅速,基本上看過一遍書以后就能記下,但是偏偏在書法上卻一直不盡如人意。于是王十朋痛下決心,苦學書法,剛開始身邊也有朋友勸他學問這么好就夠了,哪能每件事情都做到完美,字寫的別人認識也就好了,又不是靠寫字吃飯,為何要把書法練這么好。
但王十朋認為字如其人,一個人如果連字也寫不好,那么整個人也會在別人印象中大打折扣。也因此王十朋苦學書法一練就是一輩子,從最開始寫不好,到后來變成書法家,王十朋堅持每天寫,從不讓自己間斷。
而在王十朋苦學書法漫漫長路中,有一位叫做寶印叔叔的給了他十分重要的指點。在寶印叔叔提點下,王十朋終于領悟了書法真諦,也最終成為一代書法家。當然這也和他自己一直孜孜不倦學習練習脫不開關系。
王十朋在學問上已經那么厲害,卻還認為自己在書法上不如別人,也因此努力改正,最后也成功了。所以,在平時我們遇到事情時,也應該有持之以恒精神,這樣才能離成功更近一些。
王十朋的詩
王十朋是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同時也是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這位偉大的詩人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也就是我們如今所說的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王十朋在而立年之后才被封為狀元,于是開始了為官之路,一直都是以名節清廉而文明于世,為官時更是剛正不阿,在朝廷上錯就是錯,對就是對,從來都是直言不諱的。
而說起王十朋的詩遺留下來到如今的也有將近1700首。這些詩歌基本上都被收入了《梅西先生文集》里。對于世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文學寶藏。有人評價王十朋的大部分詩歌其實和東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王十朋的詩歌中,也常常透露著他所喜愛的田園生活,但是和陶淵明不同的是,王十朋也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寫進詩歌里,他有著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想要的田園生活環境和自己和想要追求的人生理想能夠達到統一和諧之美。
據歷史記載王十朋在7歲時開始進入私塾念書學習,14歲以后又開始到樂清縣、金溪邑館、鹿巖鄉塾各地游歷學習,讀書涉獵是非常廣泛的,并且還學通經史,當然在學習的同時也時刻關心著時事政治,在徽、欽二帝被擄被迫遷都南方時更是悲嘆不已。
并且在19歲的時候,就已經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這樣的名句了。但是到真正被皇帝看中成為朝中重臣卻是在46歲。還是因為奸臣秦檜死后才有了翻身的機會。
紅梅王十朋
詩歌紅梅王十朋所著,是世人非常欣賞的一首詩歌,詩歌名字就叫做紅梅,是南宋時期著名詩人也是政治家王十朋先生所著。這首五言絕句通篇沒有出現一個“梅”字,卻是整首詩歌都在贊揚梅花。
據了解,這首《紅梅》王十朋是和朋友外出游玩時看見梅花如此漂亮,于是觸景生情才寫下的。而且該詩還被選入了滬教版本的語文書中。
這首五言絕句寫出了紅梅獨特的姿態和個性,當然后人也有指出其實王十朋是在把自己比喻成這梅花,也是一種美好的心愿,愿自己和這紅梅一樣,在經歷風雨寒霜以后,即使迎來了陽光明媚,卻也不能忘記原來的艱苦,要時刻謙虛低調,不能過分張揚。
這大概也是王十朋做人為官之道,王十朋46歲以前因為大奸臣秦檜的打壓和排擠,一直都是郁郁不得志的,而在秦檜死后,王十朋終于被皇上發現,并且摘得狀元頭銜,可謂是苦盡甘來,也終于可以一展自己的滿腔抱負。但即使自己現在已經經歷苦難迎來光明,王十朋卻認為自己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做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簡簡單單的一首小詩,但讀后卻讓人拍手稱絕。這大概就是詩人的偉大吧。而在這首詩歌中到底王十朋所想表達的到底是什么樣的思想觸動,當然也只有王十朋本來才能真正了解。后人的猜測也只是從當時客觀的情況出發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