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什么對狄仁杰百依百順 是有原因的
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最善于發掘人才的。貞觀一朝,文臣武將,濟濟一堂,聲勢豪華,都是不世出的人中之龍。
給李世民當臣子很難。難就難在,自己必須有才華然后還要發掘人才,保舉人才。要是一個忠臣不能為他舉薦人才,他就會覺得此人不稱職。
貞觀初年,有一個宰相叫封德彝。封德彝是個老臣,李淵在位時,他就是宰相。李世民繼位后,他仍是宰相。
這個封德彝倚老賣老,從未給太宗推薦一個人才。有一天,太宗質問此事,他竟然恬不知恥地說道:如今,天下沒人才啊,我如何推薦?
太宗聽了非常生氣,立即教訓他:不是天下沒有人才啊,是有的人不識人才。
經此一懟,封德彝很快就病了,然后不久就死了。
太宗的兒媳婦武則天,對于人才的愛戴程度不亞于太宗。
武則天很是信賴宰相狄仁杰,狄仁杰保舉的人才,她總是十分器重。
狄仁杰確實是個發掘人才的能手。狄仁杰在舉薦人才時,真正做到了不避仇、不避親。
大唐跟契丹國征戰多年,仇深似海。有一回,契丹發生變故,兩名契丹將軍一起逃到了大唐境內,向大唐降服。
其時,許多人都主張殺了這兩名契丹將軍,由于他們手上沾滿了大唐將士的鮮血。可狄仁杰覺得,這倆人對契丹十分了解,完全可以成為大唐的馬前卒。于是,他頂住輿論壓力,向武則天保舉這二人。武則天信狄仁杰的武斷力,讓他們為上將軍。其后,在與契丹國的征戰中,這兩位契丹將領立下了悍馬功勞。
武則天說,這都是狄仁杰的功勛。
有一回,武則天讓狄仁杰舉薦一個人才,肩負“尚書郎”一職。讓滿朝文武震驚的是,狄仁杰居然保舉了親兒子狄光嗣。
武則天對狄仁杰百依百順,就錄用了狄光嗣為尚書郎。其后的事實證實,狄光嗣確實成績卓越,是個優秀的尚書郎。
狄仁杰不愧為國之柱臣,真正做到了合理無私。所謂“外不避仇,內不避親”。惟獨秉持一顆公心,才敢冒全國之大不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