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魏延為什么不是三國五虎將?
三國五虎上將分別是哪五個人呢?五虎將又稱五虎上將、五虎大將,是《三國演義》蜀漢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云五人的稱號,《三國志》中,陳壽將蜀漢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云五人合為一傳并稱他們為國之爪牙,后經過民間藝術的演變,被稱為“五虎上將”。明神宗萬歷年間通州民間學者彭大翼撰著《山堂肆考》言:關張馬黃趙,劉備之五虎臣。小說《三國演義里》起初按《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順序排出關、張、馬、黃、趙,后毛批版《三國演義》以論偏好及趙云跟隨劉備立下諸多汗馬功勞,遂將趙云列于張飛之后。
而深受劉備器重的大將魏延為何進不了五虎之列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五虎將其實只是個封號,其贊頌名譽方面的傾向更加多一點,當然也代表著蜀漢最高首領劉備更加重視也會重用五虎將軍。不過根據三國相關典籍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冊封五虎將有著很多政治方面的考慮。五虎將的冊封標準并不僅僅只是關系到行軍打仗方面的才華。更重要的是冊封誰為五虎將才能夠使劉備手中的權利更加的穩固甚至更加的大。
細究五虎將的人物,關羽張飛便不用說,劉備最堅實的后盾,是他最放心也是最大的依仗,且關羽張飛的才華眾人有目共睹,可謂是實至名歸。再看馬超,他原是涼州馬騰之子,擁有一半羌人的血統,在涼州歸為劉備之后,馬超便成為新一任安撫羌族,鎮守邊關的最佳人選。
如此,馬超的家世、才能以及手中的兵權都是他贏得五虎將名號的資本,也是劉備安撫馬超這樣降軍的手段之一。而五虎將的第四位黃忠更不用說,他是代表貴族勢力的老將,劉備將其奉為五虎將,也是想要拉攏他身后的貴族勢力,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壯大劉備手中的權利。
至于五虎將中的趙云,其實一開始并沒有被算在五虎將的范疇中,但因為百姓對趙云的喜愛崇拜,趙云也就被算為五虎將中的一員。由此可見,五虎將的政治意義更加濃厚一些,魏延的出身并不是很高,不能夠為劉備增加更多的資本,同時他的勇武蜀漢名將也有。
因此,魏延在當時想要擠入五虎之列,唯一的對手只能是黃忠,再說黃忠,黃忠加入劉備集團時,已經63歲了,而魏延正當年少,因此,本來是魏延發揮自己年少體壯的好機會,可惜,兩人同隨劉備在兩川作戰,魏延得到的評價只是: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而黃忠卻是: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
看看陳壽的評價,魏延這個年輕人在兩川作戰表現,比老黃忠差遠了,更可怖的是,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時,老黃忠陣斬曹操愛將夏侯淵,取得了不輸馬超的震驚華夏的戰績,當此時,魏延交出了什么答卷?
所以魏延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最后遺憾的沒有被列為五虎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