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南唐李后主李煜沒有當過一天“皇帝”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名從嘉,別名重光。他的別名還有很多例如鐘隱、蓬萊居士等,祖籍彭城是南唐最后一位國君,公元921年李煜繼承皇位,被稱之為正統。
不過遺憾的是李煜這個國君并沒有做太久,而且十分屈辱。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打敗南唐,李煜將唐號去掉改為“江南國主”,為了尊奉宋廷,撤去金陵臺的飾物(鴟吻)。公元975年,宋軍討伐金陵,李煜實在無奈被降伏于宋,發配到汴京,冊封為右千牛上將軍。
李煜,一位國君,只因一次敗仗便永不得翻身,曾經,任何人的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間。然而如今的他只能在被別人占領的故土上被凌辱,受盡侮辱的他再也禁不住折磨,在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積勞成疾,最終死亡。
李煜在歷史上不但是一位國君,更是一位書法家、畫家、音樂家。他的詩詞,在晚唐的詞中可謂是別樹一幟,其結構明了,在詩中所寫的一景一物都很生動,在詩中投注的感情也十分豐富,頗有李璟、韋莊的風采。既然有詩詞就更不能少了書法,書法可是國粹,李煜留下的書墨,都是筆跡工整,線條流暢,鏗鏘有力。
李煜可以說是歷史上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可通文又通音律,雖亡國但是卻成就了他在藝術上的巔峰,從他亡國后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王者。
李煜是個怎樣的人
從李煜的生活經歷和詩詞可以分析出李煜的性格特點。后來人評價李煜時,都持有不同的意見,畢竟人無完人。身為個體,有長處就有短處。首先,李煜是位才華橫溢,博學多才的人。李煜小時候對文學詩詞有很濃厚的興趣,在不斷學習和探索中,李煜在詩詞中自成一派,后人認為李煜詞清麗樸實,風格獨樹一幟。
除此之外,李煜還擅長書法和書畫,在這兩個領域中都有很高的建樹。李煜畫的竹子直挺有意境,深得書畫家推崇。
其次,李煜還是位多情善感的人。李煜一生共有詩詞三十多首,前期時李煜主要用白描的手法刻畫出宮闈生活的綺麗多姿,展現了南唐后期的社會環境和人物情感。李煜后期的詩詞主要抒發了自己對以亡南唐和百姓的思念之情。李煜的詩詞既能體現小愛,又能展現大愛,以此體現出詞人是位多愁善感的人。
后人評價李煜說,他是一位成功的文人,卻是一位失敗的君主。李煜優柔寡斷,讓他在處理政事上平庸無奇。李煜身上具備了濃厚的文人氣息,缺乏豪邁大氣的武將之風,文兼武治方能治天下,但在李煜本是一位反對戰爭的人,他的軍事能力也比較薄弱。除此之外,李煜常年和后宮妃子玩樂生活,很少體會民間疾苦。加上,李煜推崇佛教,整日醉心于專研佛家道義,無暇顧及朝政。最終李煜失去了南唐。
李煜的故事
李煜,南唐李后主。一生命運坎坷,可謂生不逢時,本來就有一顆隱士曠達之心,但是卻無奈只能登上帝位,在政治的紛爭中凋零。
李煜當初與大周后娥皇結婚,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大周后產后身體一直沒有調理好,她的妹妹便來看她。沒想到,李煜和小周后見面了,兩人平日里就聽過對方的事了,倆人感情迅速升溫。李煜還為此作了一首詞《菩薩蠻》。
大周后知道后,感覺到了深深的背叛,本來就孱弱的身體更加虛弱了,后來病情惡化,到最后病入膏肓撒手離世。李煜的內心事非常愧疚的,他為了自己亡妻做了很多詩詞,并且自稱“鰥夫周“。
三年之后小周后被封后,惹來朝廷的非議,但是李煜只是沉默不語。此后南唐一直形勢下滑,最后被攻打。李煜被俘,囚禁于汴京,苦悶的生活令他不安,還好身邊還有小周后陪伴,讓李煜在這絕望的生活中有了一絲慰藉。
這樣的生活在宋太祖暴死之后發生了改變,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他垂涎于小周后的美貌,邀她進宮。李煜發現小周后不見了,內心充滿了恐懼,好久之后,小周后才回來。李煜看著小周后回來之后就直接躺在床上,掩面哭泣,一會兒又笑了。小周后便說:“如果你當初勵精圖治,我怎么會受到這般侮辱。”這是李煜才明白發生了什么,可是他沒有辦法去做什么,只能每天寫詩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