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亮器重的楊儀是個什么樣的人?
記得有一位企業(yè)家在講述他的用人之道時說:“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無才,培養(yǎng)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痹谌龂@個人才的大舞臺上,能夠一展身手的多少都是有點才干的人。而對于用人的標準,古往今來都差不多,在領導眼里,有時寧可用一個有才無德之人,也不愿用有德無才的。當然對于有才無德之人依然是要限制使用的。
楊儀是蜀漢二代人才中才華名列前茅的優(yōu)秀人才!在劉備時代因見解獨到,被劉備欣賞,由地方官提拔為京官.任兵曹掾(主管軍事事務的正職官員),后任尚書.是少見的行政策劃優(yōu)秀人才.所以在諸葛亮時代,為諸葛亮最為倚重.北伐軍團出征,軍團編組由他一手規(guī)劃.并負責前方一線軍事后勤.在參謀部任頭號軍師.所以,當時蜀漢大臣,多數認為其應是諸葛亮當然政治接班人.
楊儀這個人可以歸入有才無德之類。他原本是荊州刺史傅群的秘書(主簿),后投靠關羽,又經關羽引見,見到了劉備?!度龂尽份d:先主與語論軍圍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說他有才是因為他被劉備和諸葛亮賞識,并且隨諸葛亮北伐,擔任丞相長史加綏軍將軍。丞相長史的職務相當于諸葛亮的秘書長,協助諸葛亮處理日常軍務。而楊儀把這個工作做得很出色。《三國志》中說:“亮數出軍,儀常規(guī)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jié)度,取辦于儀。(《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當時諸葛亮把軍隊的日常雜務以及規(guī)劃調度等具體工作都交與楊儀,而楊儀處理這些事務來也是胡蘿卜就酒——嘎蹦多脆,因此深得諸葛亮的器重。要知道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眼里都不揉沙子,都閱人無數。楊儀能得到他們的賞識器重,說明這個人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說他無德是因為他“性狷狹”,也就是氣量狹窄。在劉備征東吳之時,就與政府辦公廳主任(尚書令)劉巴不和,被貶到弘農當縣長去了。(左遷遙署弘農太守)至于兩人因何起爭執(zhí),《三國志》并未說明,但以劉備的賞罰分明,過錯一定在楊儀這邊。而楊儀在諸葛亮身邊擔任長史期間同魏延不和,兩人的關系甚至“勢同水火”。有一次魏延拿著刀想宰了他,把他嚇得跑到諸葛亮那哇哇大哭。而諸葛亮因為愛惜這兩人的才華,便在其中當和事老。有諸葛亮在,兩人只得都壓著火。但這座壓抑已久的火山終于在諸葛亮死后來了個大噴發(fā):諸葛亮臨時把兵權交與楊儀,導致了魏延的不滿,氣勢洶洶來找楊儀算賬。后來魏延手下的士兵嘩變,魏延逃到漢中,被馬岱追殺。這時楊儀的小人嘴臉暴露無疑:馬岱把魏延的人頭交與楊儀,楊儀把人頭狠狠踩了幾下,邊踩邊罵:“庸奴!復能作惡不?”(《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而后又向劉禪告發(fā)魏延,導致了魏延被誅三族。
這場“魏楊之爭”以楊儀的勝利而告終。但楊儀也沒得意多久,回到成都給諸葛亮發(fā)完喪后,劉禪根據諸葛亮的遺囑把大權交與蔣琬,而楊儀只是撈到一個參議(中軍師)的虛職。楊儀這才知道自己被諸葛亮當槍使了一回,按今天的說法就是被“限制使用”了。以他“狷狹”的個性自然咽不下這口氣,但也無可奈何。終于有一天向當年一起對抗魏延時的戰(zhàn)友費祎吐露了心聲:“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這費祎可是個原則性極強的人,他和楊儀有本質的不同。當年在一條戰(zhàn)壕里對抗魏延,楊儀是為私,而費祎則是為公。因此轉過天來費祎就報告了劉禪。劉禪自然大怒,想要斬了楊儀,結果還是一直遭楊儀妒恨的蔣琬求情,說楊儀縱然有錯,但看在他跟隨丞相多年征戰(zhàn)有功的份上把他貶為庶人就行了。楊儀這才逃過一死,被削職為民。但楊儀畢竟不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受不了這樣的屈辱,也可能的確是為自己的言行羞愧,便自殺身亡了。
后來有人據此認為要造反的不是魏延而是楊儀。其實也不盡然,楊儀不過就是發(fā)發(fā)牢騷而已,未必就真有了反心。退一步說,就算他真的在手握兵權之時造了反,那么下場也肯定比魏延更慘,因為他在蜀軍中根本沒有號召力,也沒有自己的黨羽,所以“舉軍投魏”也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不過楊儀最終還是為他的口不擇言,也可以說為他的“狷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結束了他的“有才無德”的一生。
如果為楊儀的一生復一復盤,可以說他跟對了主人,有了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本來是可以得到善終的。但他卻私欲膨脹,削尖了腦袋鉆營自己的蠅頭小利,受到了挫折就心態(tài)失衡,怨天尤人,這個人的確太自以為是了。所以還是陳壽先生評價得準確:“楊儀以當官顯,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guī)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