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成祖朱棣的靖難猛將 竟然成就一番帝業
明成祖朱棣是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大帝,他統治的時期可以說是明王朝的巔峰時期。但是朱棣登上皇位的方式卻不是那么光彩,發動靖難之役,依靠武力把自己侄子趕下臺,以藩王之身承得大統。在靖難之役中,朱棣的身邊有一群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以姚廣孝為代表的靖難功臣,這些人里面,說到猛將,當屬后來的封爵的四公十三伯。
先來說說四公,分別是淇國公邱福、成國公朱能和追封的榮國公張玉、涇國公陳亨,這其中邱福、朱能、張玉是朱棣麾下的三大干將,陳亨是朝庭軍降將。
淇國公邱福,邱福在白溝河之戰、渡淮之戰中立有大功,長期擔任燕軍前鋒,朱棣登基后,大封功臣,邱福封淇國公,居功臣之守,后作為主帥出征蒙古,可見邱福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可以北征全軍覆沒,秋福身敗名裂。
成國公朱能,張玉戰死后的燕軍第一名將,先后擊敗耿炳文、李景隆軍,并在靈璧俘獲南軍名將平安,后封成國公,晚年擔任主帥征安南,不幸出師未捷,病死軍中,追封東平王。
榮國公張玉,燕軍第一名將,奪取北平九門后為燕軍先鋒,后作為燕軍主帥,在白溝河、鄭村壩兩敗李景隆,東昌之戰中為救朱棣,數闖敵陣,力竭戰死,永樂即位后追封榮國公,后又進位河間王。
涇國公陳亨,原為朝廷軍戰將,作戰驍勇,后降燕軍,沖鋒陷陣,甚為勇猛,白溝河之戰中創幾死,后與平安作戰,重傷而死,朱棣甚慟,即位后追封涇國公,陳亨以降將身份位列四公,足見功勞之大。
再看十三侯,這些人多為朱棣的護衛將領,就不一一表述了,主要說三位比較特殊的。
隆平侯張信,朱棣起兵前,在宋忠等將領欲一舉捉拿朱棣時,是這個張信給通風報信,朱棣一直視其為大恩人,正統年間去世后,還追封了個勛國公。
崇安侯譚淵,這個也和張玉一樣,為救朱棣沖陣而死,追封崇安侯。
同安侯火真,這位是個蒙古人,可謂開啟了明朝雇傭兵的先例,朱棣后來以此為靈感設立了三千營,只是火真結局不好,隨邱福北征戰死。
此外還有兩個不得不說:
一是朱高煦,不管他后來如何,靖難時的朱高煦絕對是朱棣的好兒子、燕軍的大福星,多次率軍在危機時刻支援甚至救下父親朱棣,難怪朱棣拍著他背動情地說:好好干吧,世子身體不好。
二是李景隆,這個人我們就不多說了,不管在哪里都稱得上是朱棣的好發小、燕軍的大福星,估計李文忠要是活著看到兒子這樣,氣死一百次也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