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如何把握三次歷史機遇 成為漢高祖的?
歷史是講機遇的,沒有機遇就沒有歷史。但機遇的出現(xiàn)又充分體現(xiàn)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其偶然性藏在必然性之中。在社會大變動時期,歷史的機遇會成就一代帝王;相反,歷史上的失敗者往往并不是不會打仗,而是不能抓住機遇。歷史究竟是怎樣給予劉邦三次機遇,而劉邦又是如何利用這三次機遇,最終成為了漢高祖的呢?
第一次機遇,項羽在鉅鹿激戰(zhàn),劉邦趁機快速進入關中。
據(jù)《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在鉅鹿之戰(zhàn)前有一次彭城會議,這個會議決定:分兵兩路,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主力北上救趙。另外的非主力部隊率軍向西挺進,直攻關中,當然途中并不會順利。會上決定,“先入關者王之。”
救趙的大軍至安陽(山東曹縣東南)后,宋義畏敵如虎,逗留46日,裹足不前。項羽在盛怒之下殺死了宋義。懷王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渡過漳河以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鉅鹿,包圍了秦將王離的部隊,斷絕其糧草,與秦軍接連激戰(zhàn)。起義軍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九戰(zhàn)九捷,終于大敗秦軍。這一次戰(zhàn)役是反秦斗爭中最激烈的戰(zhàn)役,也是決定性的戰(zhàn)役,擊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扭轉了整個戰(zhàn)爭的形勢,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但是對項羽本人來說,除了威振一時,卻沒有多少好處。
這時的劉邦全力西進,用張良計,派酈生、陸賈往說秦將,以金錢收賣,趁機襲武關,破之。又與秦軍戰(zhàn)于藍田南,加上布置疑兵的旗幟,諸所過不得掠虜。秦人高興,秦軍解除,又趁機大破之。續(xù)戰(zhàn)其北,大破之。乘勝,一一突破。漢元年十月,劉邦先于各諸侯到達霸上。此時,趙高已殺秦二世,立子嬰。子嬰素車白馬,頸系絲帶,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于軹道旁。諸將欲殺秦王,劉邦止,說:“開始懷王遣我,就是因為我能寬容人;況且人家已經投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為屬吏,遂西入咸陽。
劉邦聽從樊噲、張良的計策,封秦重寶財物府庫,仍舊駐扎在霸上。隨立劉邦在霸上召集諸縣父老豪杰會議,說:“諸位父老被秦害苦了,也害久了,凡是誹謗者就要被殺頭,偶爾有罵秦朝的也被殺于市。我與諸侯約定,先入關者為王,吾當做關中王。現(xiàn)我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我盡除秦法。諸吏人皆在原崗位辦事。我所以來關中,是為父老除害,非為侵暴,不要害怕。吾所以還軍霸上,是等待諸侯來而制定治國的法律。”
劉邦的上述做法,對于他最終奪取全國政權至關重要。第一點做法還軍霸上,表面上看是妥協(xié)退讓。因為當時項羽的勢力強大,劉邦遠不是項羽的對手,如果不退讓,固守咸陽,那就明擺著成了項羽的死敵。項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氣要攻下劉邦固守的咸陽是不在話下的。如果那樣,劉邦奪取全國就是一句空話。實質上智者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乃至更多步。第二點做法是召開會議,這個會議首先表明,當王關中的應是我劉邦,而不是別人。王關中,我劉邦才是名正言順的,別的都是邪門歪道。沒有這個宣傳,人們就不知道這個約定。這個約定也就不能傳到三秦地區(qū),不能傳到全國,不能傳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還會以為劉邦是非正義的。宣傳的力量不可低估。關于約法三章,既是劉邦公開的統(tǒng)治方略,又是贏得民心的良方。
這一次入咸陽,雖然劉邦沒有能王關中,但影響力下去了。在關中地區(qū),好口碑對于劉邦十分重要。關中地區(qū)是京畿地區(qū),對京畿的影響力就是對全國的影響力。對比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及即將到來的項羽的統(tǒng)治,三秦的父老鄉(xiāng)親卻是盼望著劉邦這樣一位好君主。
第二次機遇,項羽與齊王激戰(zhàn),劉邦趁機暗渡陳倉,自漢中入關中,并揮師東下,直指彭城。
“鴻門宴”后,項羽好不威風,入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室,收財寶婦女,然后,發(fā)號施令,分割天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把劉邦趕到巴蜀漢中去當漢王,關中三分,封秦降將章邯等三人為王,另盡封一些擁兵割據(jù)的舊貴族,共封18個王。而把義帝遷到湖南彬縣去了。
分封不久,握有重兵而不得封王的齊王田榮,首先在齊地舉兵反抗項羽。田榮趕走被項羽封為齊王的田都,追殺膠東王田市,自立為齊王,又殺死濟北王田安,盡據(jù)三齊之地;同時又與彭越將軍印,令其奪回梁地。陳余又向田榮獻策,將被項羽封為常山王的張耳趕走,歸其故地與趙王歇。田榮于是遣兵與陳余一起攻常山,大破張耳軍,又從代迎回故趙王歇,使之王趙。趙王又立陳余為代王。于是項羽發(fā)兵攻齊,在城陽大敗田榮,田榮逃跑被殺。項羽所到之處毀城放火,擄掠婦女,坑田榮降卒。田榮弟田橫,收集散兵,將數(shù)萬人與項羽爭戰(zhàn)。項羽集中攻齊時,怎么也沒有想到已燒毀棧道表示絕無東顧之心的劉邦會在西方發(fā)難。
劉邦以韓信為大將軍,乘機暗渡陳倉,自漢中攻入關中,大破章邯,占領咸陽,又派兵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令王陵率軍去南陽,以迎太公、呂后于沛。楚聞之,發(fā)兵距之陽夏,不得前。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二年(公元前205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韓王昌不降,使韓信擊破之。于是置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關外置河南郡。”“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漢社稷。”真是一路凱歌。在項羽無暇西顧的時機,劉邦以關中為根據(jù)地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地盤,而對項羽的地盤一步步的蠶食。“三月,漢王從臨晉渡……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至洛陽。”一路東進。此時項羽殺義帝的消息傳來,劉邦沒忘記加以充分利用,他發(fā)信到諸侯:“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fā)喪,諸侯皆縞素。悉發(fā)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愿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項羽成為大逆不道的竄逆之臣,只有自己才是真命天子,為進攻都城,奪取全國做好輿論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