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東周時期的君主周襄王最后是怎么死的
周襄王是東周時期的君主,他在位時間三十多年,三十年間,他在位期間,沒有什么大的建樹,諸侯國幾乎已經凌駕在他之上,就連東周的國土都一再的縮小,完全沒有一個國家的規模。那么這樣一個君王,周襄王是怎么死的呢?
周襄王怎么死的,歷史記載的并不多,甚至連具體怎么死的也沒有記載。歷史學家只能根據周襄王的年齡來推斷周襄王的死因。不過周襄王的生年卻沒有記載,但是可以大致推測一下。周襄王是在周惠王二十五年的時候即位的,當時的周襄王已經知事,怎么也要十多歲,近二十歲,而周襄王在位時間是三十二年,這么一看,周襄王過世的時候差不多也要五十歲左右,而古人的壽命本就不長,再加上周襄王在位期間動蕩不安,所以有人推測周襄王是油盡燈枯病死的。
但是也有人說周襄王是被害死的,當時諸侯國林立,并且勢力越來越大,周襄王雖然勢力不夠,但畢竟有一個君主的名頭在,有他在,諸侯國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所以也有可能周襄王是諸侯國害死的。不過有人質疑這個說法,因為諸侯國幾次救周襄王于危難之中,如果是被陷害而死的話,諸侯國應該早就實行了,不用等到周襄王快要死的時候。
不過關于周襄王怎么死的,由于記載不明確,所以現在也沒有辦法考證,只能有一些不太可信的猜測而已。
揭秘周襄王為什么要找狄國
周襄王為什么要找狄國其實指的是周襄王曾經托狄國軍隊攻打鄭國的故事,但是根據歷史記載,鄭國理應和周襄王更近,而狄國反而關系不和,那周襄王為什么要找狄國來攻打鄭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襄王十三年的時候,鄭國和滑國起了戰爭,而滑國卻向襄王求助。周襄王認為自己和鄭文公交好,所以派了使臣去鄭國為滑國求情。周襄王信誓旦旦的認為鄭文公一定會賣面子給他。但是當時的鄭文公正因為周襄王賜了東西給同僚而沒有給他心里不舒服,又看到周襄王幫助滑國所以更加不舒服,不僅沒有同意周襄王的求情,還將使臣扣押起來。
周襄王覺得沒有面子,但是卻沒有自己動手,因為他的先輩就是因為自己出征然后失敗,所以他找了當時還不夠強大的狄國,讓狄國來為他攻打鄭國。周襄王的臣子相勸,畢竟周襄王復位為王爺得益于鄭文公,而狄國畢竟是一個還不能分敵我的國家,周襄王的這個決定是不正確的??墒侵芟逋鯀s沒有采納,固執己見的想要攻打鄭國。
這就是周襄王為什么要找狄國的原因,周襄王找狄國無非是為了面子,在他看來鄭文公一定會給他面子,之后卻是那樣一個結果,所以為了面子他也要去攻打鄭國。這個決定可謂是非常幼稚,直到最后,周襄王也為這個決定付出了代價,武將戰死后,周襄王被趕出了都城。
周襄王的謚號有什么含義
謚號,是古代比較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據他們一生的作為、功過給的一個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那么周襄王謚號是什么呢?
周襄王謚號其實就是周襄王,他本名是姬鄭,襄王是他死后的謚號。那么為什么給他這樣一個謚號呢?
“襄”這個字用在謚號里其實是一個贊譽,證明姬鄭曾經有過功。那么姬鄭因為什么功勞所以獲得了“襄”這個稱號呢?姬鄭一生最為璀璨的功績,應該是平定了子帶之亂。不過子帶之亂真要追究起來也不是姬鄭自己平定的。當時姬鄭被王子帶被逼逃出了都城,躲在了鄭國,并且向諸侯國求救,當時剛剛即位不久的晉國公就打著勤王的名頭,在公元前635年的時候抓住了王子帶,并且迎接姬鄭回了都城,這就是子帶之亂。
所以說,周襄王謚號,雖然是一個帶有稱贊性質的謚號,但也是很普通的謚號,不是多么的有功績。而周襄王在位的時候,諸侯國的地位有些已經凌駕在周襄王之上了,所以說周襄王這個東周的君主,在坐上皇位的時候,除非有力挽狂瀾之力,否則結局是已經定了的。諸侯爭霸,最后必定是分裂東周,經過長久的戰爭,才能重新統一成一個國家。
所以說姬鄭死后,姬鄭的封號是周襄王只是對他既無大功,也無大過的一個比較理性的評判而已。所以對于周襄王謚號不用太過于追究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