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劉邦為何一生都不肯原諒自己的父親?
劉邦,字劉季,是沛縣農民劉太公和其妻劉媼的第三個兒子。劉邦家中一共兄弟四人,除了整天混日子的劉邦之外,其他三兄弟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的奮斗目標除了種好自己家的幾畝薄田之外,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反觀劉邦,家里家外的農活從不動手去做也就罷了,竟然還整日到處流蕩、欠債飲酒。久而久之,不要說他的嫂子們瞧不起他,就連他的父親劉太公對他也是一肚子的抱怨——你這孩子怎么不學好呢?你看看你的兩個哥哥,他們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不僅養活了自己,而且還順利地娶到了老婆。
你再看看你,整日不務正業,到處閑逛,至今連個媳婦都討不上。將來一旦我們兩老口死了,你連口飯都吃不上!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每當劉太公看到醉酒晚歸的三兒子,氣就不打一處來,總會帶著憤怒的語氣把上面那些話重復幾遍,罵的劉邦抬不起頭來。而此時的劉邦,由于自己確實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也就只好任由父親責罵。然而,劉太公所不知道的是,就在兒子劉邦平日里閑玩的時候,先后結識了蕭何、曹參、樊噲等人。要知道,在不久后劉邦的起義隊伍里,這幾個人可都是隊伍里的核心成員。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為劉邦出生入死,不僅幫助劉邦打下了大漢王朝,而且還鞠躬盡瘁地協助劉邦治理天下。
真可謂是任勞任怨,死而后已。多年之后,在經歷過血雨腥風的洗禮后,劉邦終于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王朝,坐上了只屬于自己一個人的皇帝寶座。當然,與此同時,劉太公也做為皇帝的父親而被接進了皇宮中,并且還住上了只屬于自己一個人的高大宮殿。對此,劉太公自然是誠惶誠恐——心虛??!因為對于一個農民出身的老漢來說,當自己比別人強的時候,可以肆無忌憚地指責他;而一旦別人比自己高出很多檔次之后,自己心中原本的強硬底氣,瞬間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這,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視野太小,心胸狹隘。然而,雖然劉邦對自己的父親有很多的不滿,但他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為了給天下間的臣民做好榜樣,劉邦也只好按照習俗每隔五日前去看望一下父親。因為,忠孝仁義自古以來就是國人判斷一個人品質好壞的評判標準——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他又拿什么去取得別人的信任呢?然而,不久之后,劉邦的一個舉動改變了臣子們對于他的看法。原來,負責管理劉太公宮中事務的總管,特意提醒劉太公——當今天子雖然是您是兒子,但他畢竟是天下人的皇帝。身為九五之尊,不能輕易向別人下跪。而您雖然是天子的父親,但終究也只是一個臣子。
所以,總管的意思是——當皇帝劉邦再來看望劉太公的時候,劉太公不應該在自己宮中等待皇帝的到來,而應該到自己宮門口前去迎接。
此時的劉太公,自知父子間的關系并不是真心的好,自己大有一種“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感覺。故而,他聽從了總管的建議,按總管的說法去做了。沒想到,劉邦雖然對此表面上假裝不要這么做,但還是接受了父親的這一改變——換做其他真心孝順的皇帝,早把那個多事兒的總管拉出去殺了一百次了。然而,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劉邦在回到自己宮中后,竟然當即就讓人賞賜給了那位總管五百斤黃金。劉邦的這一行徑充分暴露了他是一個偽孝子的真面目。
然而,下面的這件事情,則更加讓他偽孝子的身份暴露無遺。幾年后的一天,做為大漢王朝的最主要建筑工程——未央宮,順利竣工了。為了慶祝這一喜事兒,劉邦命人在未央宮設宴,宴請王公大臣和皇親國戚。當然,這里自然是少不了劉太公這個皇帝的父親的。然而,酒過三巡之后,劉邦被酒精沖昏了腦子,忽然想起了父親當年責罵自己的畫面,又看到自己今天無以復加的至高成就,心中不免高傲了起來。
于是,借著酒精的作用,他起身來到了自己父親身邊,一邊向自己的父親敬酒,一邊詢問了自己父親一個問題——當年您老人家常常責罵我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無賴,說我不會干農活兒,沒有幾個兄弟的家業大?,F如今,你看看我們幾個兄弟誰的家業大,誰更有出息?當然,此時已經毫無底氣可言的劉太公,對此自然是無言以對——幸好劉太公不是一個暴脾氣的人,不然,當眾發起火來,把劉邦臭罵一頓,劉邦自然也是只有干忍受的份兒。在劉邦說完這些帶有羞辱意味的話后,為了讓劉邦和劉太公都有個臺階下,大臣們紛紛跪下,高呼萬歲。最后,這件事情在劉邦的大笑聲中結束。
劉邦,做為一個白手起家一代帝王,能夠以農民的身份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王朝,理應受到后人的尊敬。但是,他不能夠擺平父親在自己心目中的正確地位,實在是有失帝王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