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么沒有中狀元 竟是因為文章寫得太好?
2017-05-27 17:22:0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留下了太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詩,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留下了太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詩,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在學生時代蘇軾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詩寫的好,然后一直被貶,今天不說他被貶的事,說說東坡進京趕考的事情。
當時的宋朝才子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貴族公子的太學,一個是像蘇軾這樣的苦讀秀才,蘇軾殿試的那一年主考官是歐陽修,而歐陽修卻是寒窗苦讀的代表。
這是讀書人一生最重大的時刻,應考人必須半夜就起床,天亮就到皇宮,直到考完試后才能出來。
當局有一套嚴防賄賂,徇私的制度。應考人的試卷都要由專人抄寫一遍,不留姓名。
應考人考完后,閱卷官要進入禁宮中,不與外人接觸,通常要在里面從一月底呆到三月初,才能把試卷批好后呈送給皇帝御覽。
蘇東坡兄弟都是中優等。蘇東坡的文章歐陽修拿給同僚們看,欣賞了好久。文中談到了國家行政求簡求寬的原則,奪得了考官的一致認同。
不過這其中發生了一個小誤會,歐陽修非常欣賞蘇軾的文體與內容,一位這篇文章一定是好友曾鞏所寫。為了避嫌,他把。卷子從第一名改為第二名,蘇軾就這樣錯過了狀元。
嘉佑二年四月八日,蘇東坡通過殿試,四月十四日,年方二十的他被欽點為進士,從此他便立即成為全國一流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