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倒了大霉歷史上只有他了
很多人說,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是在與歷史規律做對,廢了之后發現事情原本沒有那么簡單,宰相的存在可以分擔皇帝的很多壓力,沒有了宰相,朱元璋差點被累趴下了,也就是說,違背歷史規律的人遭到了規律的懲罰,老朱最后不但坑了自己,還坑了自己的后代子孫。
這種說法看似很有道理,實際上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朱元璋廢除宰相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君主專制,而明清兩朝與以往的封建王朝相比,一個最大的特點和發展的趨勢就是君主權力的集中,也就是君主專制逐步走向頂峰,這一點,相信只要學過中國古代史的同學都是有印象的。
廢除宰相是不是不行,只要看看朱元璋之后,宰相有沒有再次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就可以明了了。事實上并沒有,不但終明一朝再也沒有宰相,就是代明而立的清朝也沒有恢復宰相。有人會說,明代中后期的內閣和清朝中后期的軍機處不是宰相的替代品嗎?那是他沒有搞清楚宰相和內閣首輔和軍機處領班大臣之間的本質區別。
本質區別是什么?說的再直白些,宰相是帝王的輔佐,是有名有實有權力的,宰相不僅是實際處理朝政的人,而且是掌握著次高權力的人,君相之間,君權自然大于相權,而相權僅次于君權。君臣可以和衷共濟,也可以分庭抗禮,甚至于相權壓倒君權最后取而代之的歷史上也不乏先例。
大家要想知道宰相究竟多牛叉,大多可以看看朱元璋之前的元朝,元朝的宰相隨便拎一個出來哪一個不是權傾朝野的大腕,伯顏仗劍上殿,慷慨陳詞,下立諸王為之股栗,燕鐵木兒的兒子唐其勢居然敢大言不慚的宣告“天下本我家之天下”,這些豈是明朝的閣臣和清朝的軍機大臣能夠想象的嗎?
朱元璋廢除宰相,絕對不是頭腦發熱,而是他建國為帝后,為了鞏固帝權,經過多年的思慮和謀劃才毅然下定決心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目的達到了,從此以后,無論皇帝多么昏庸荒怠,大臣也好,太監也好,都不可能挑戰皇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