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竟然會上張儀的當真是因為他太蠢嗎?
從上中學開始,每每讀歷史看到楚懷王居然會為了張儀空口無憑的“割讓六百里土地”之說,而主動毀棄齊楚聯盟,就覺得楚懷王蠢得不得了,活該他上當受騙。
然而,隨著自己讀歷史越來越多,特別是綜合各類史料再去回顧這段歷史,就發現楚懷王并不是一個傳說中的愚蠢之君。他能夠在新敗之后偷襲秦國,一度攻入關中險些得手滅秦;能夠在秦國率先滅掉巴蜀苴三個國家取得戰略優勢之后,一方面籌建巫郡將秦國封死在長江上游,另一方面恰當地選擇了秦武王“舉鼎絕臏而死”的時機,一舉攻滅越國,拓地千里,重新拉平了與秦國的戰略地位。
這樣一位有戰略格局的君王,就算是收到小人迷惑,怎么會做出與齊國這樣的戰略盟友絕交的蠢事呢?張儀忽悠楚懷王的商於之地到底是一塊什么樣的土地呢?
瀟灑哥常說,讀歷史如果不看地圖特別是不看地形圖,就會受困于史書的文字。直到瀟灑哥找到了準確的商於之地的地圖,這一切難題終于迎刃而解。
這塊商於之地從表面上看很平常,丹江橫貫其間,是一塊狹小的山間盆地。從體量上看,遠不如秦國占據的漢中盆地和楚國占據的安康盆地體量大。但是,如果放在秦楚爭霸的大視野去看,這塊土地的戰略價值就太大了。
最近幾天,瀟灑哥反復提到一處戰略通道的名字——武關道。實際上,商於之地正是武關道的核心部分——從武關到峣關的戰略空間,在現如今的行政區劃圖示中,這塊地方是陜西省商洛市。
上面這張圖就是陜西省商洛市行政區劃圖。這種圖害人不淺,單看這張圖根本看不出武關道的戰略價值。還得回過頭去看之前的地理地形圖。
丹江水在靠近武關的地區,突然拐了一個彎之后再繼續東南而行,別看拐了一個小彎,這一拐就把丹江引入到了秦嶺的深山峽谷之中了,如果不鋪設足夠的棧道,就無法通行過往的行人旅客。而大自然是奇妙的,在武關之東,偏偏另有一條峽谷直通南陽地區,因此武關與峣關之間,是丹江谷底,而武關之外則是一條山谷。也許數十萬年前,這條山谷曾經是丹江的故道也說不定。
不管怎樣,在秦楚兩國爭霸的時候,雙方是勢均力敵的。溝通關中平原與南襄盆地的戰略通道以武關為界一分為二,楚有其南,秦占其北。
因此,當張儀用商於之地忽悠楚懷王的時候,相信楚懷王是真動心了。畢竟在秦嶺腹地,山高谷深的地形中,能夠占有這樣一塊足以自給自足的地區無疑對于楚國而言是很有戰略意義的。即使峣關仍然在秦國的手中,相信自信滿滿的楚懷王也有足夠把握一舉攻入關中。
從事后的藍田之戰看,楚國是有實力先破武關,迅速穿越丹江通道后,再破峣關,進而與秦國在藍田決戰。歷史上真實的藍田之戰,楚國一來長途遠襲,過早地暴露了戰略意圖;二來通過敵占區的丹江通道,即使不被騷擾,也早已兵車困頓,銳氣已盡。如果是楚國占據了商於之地,那么就可以迅速攻破峣關,充分利用戰略突然性,不給秦國集結部隊的時機,即使不能滅秦,但對秦國也始終擁有巨大的戰略優勢。
因此,楚懷王正是覬覦商於之地的戰略地位,才聽信了張儀的謊言,他不是蠢,而是貪、是狂。正因為楚懷王過于自信、過于有野心,才利令智昏,被張儀耍弄了一番。
至于說到張儀為什么許諾的是商於之地,而不是其他地方,可能以張儀的智慧,早已洞悉了秦楚之間的戰略平衡,如果不能搔到楚懷王的癢處,以楚國君臣的智商是不會那么輕易就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