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秦始皇相提并論的一代帝王 表面雖風光
漢武帝給大多數的印象都是能與秦始皇相提并論的,所謂秦皇漢武。想當年漢武帝率領文物百官千里迢迢、浩浩蕩蕩登上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時??芍^是西漢王朝走上了發展的頂峰。這輝煌的成就、轟轟烈烈的盛況,令漢武帝躊躇滿志、忘乎所以。這也讓他似乎忘記了人民為此而付出的高昂代價,沒有注意自己腳下的大地在民怨涌動下巴開始晃動。
首先,別看那時大漢疆域廣闊,漢武帝風光無限,其實經濟已經出現財政危機,而漢武帝為了解決這一經濟困境,不僅謀及工商,而且“重賦于民”,不斷提高兒童稅,以致極度貧困的農民實在無法承受,只能在迫于無奈之下殺死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所謂的“生子則殺”地步。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漢武帝好戰喜功,軍事大大耗國力之外,還有就是那時極度的奢靡,其中以求神祀鬼為最嚴重,當然,這也與當時的封建專制制度有關,所謂專制與迷信是一對孿生兄弟。這也是漢武帝與秦始皇一樣,都是極度專制,極度迷信于不老之說。
其次,宮廷內斗上,原本極受漢武帝寵愛的衛太子劉據,由于行為做事與漢武帝相違背,導致悲慘結局。漢武帝用法嚴酷,多數都是酷吏任官,而衛太子為人寬厚,經常為別人平反,雖然獲得了人心,但已經觸及到漢武帝的威嚴,以及很多執法大臣的不滿,因此當時就暗地里已然形成了漢武帝與衛太子的兩股政治勢力,最后以江充為代表的勢力集團,進行了巫蠱漢武帝之禍,雖然衛太子殺掉了江充,但徹底引起了漢武帝反目,畢竟要知道衛太子是假傳圣旨除掉江充的,殺掉江充事小,假傳圣旨就事大,已經觸及到漢武帝底線了,最終衛太子在被追捕過程中,自殺而死。而在這樣一場內斗中,很多曾經與衛太子有關聯的文臣能臣盡數被株連。
在那時,衛青已經死去,因為衛太子事件,衛氏一族幾乎不在,加上株連太多功臣,以至于當時的大漢不僅在經濟財政上面臨危機,而且還在人才與繼承人上出現了危機,可見當時的大漢是多么危機四伏。到了漢武帝的后期,不斷的階級矛盾惡化,激起連續的農民起義;而在文武百官內部的矛盾也隨之不斷銳化,一批批上層人士死于巫蠱;似乎厄運連帶到了軍事上,李廣利戰敗投降匈奴,讓漢武帝終于痛定思痛,然而當他醒來決心轉變政策發布輪臺詔令后,可以說已經為時已晚,他自己也在兩年后求仙不成功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