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皇帝的朱元璋 為何忌諱就格外的多?
在古人的心目中,人的地位越高,權(quán)力越大,他的名諱越是碰不得,而那些沒什么勢力的老百姓,除了自家孩子,別人直呼其名他也無可奈何。
朱元璋當(dāng)皇帝之前做過和尚放過牛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國瑞,明朝的開國皇帝,濠州人。出身貧苦的朱元璋當(dāng)了皇帝以后忌諱就格外多了。除皇帝的名諱外,許多詞也是犯大忌的,那些舞文弄墨的人搞不好就會掉腦袋。朱元璋早年參加郭子興的隊伍,靠殺人放火而起家,因此特別忌諱人家拐著彎子罵他是“賊”,他對“賊”字的警惕簡直到了神經(jīng)過敏的地步。
生在一個普通農(nóng)民的家庭,17歲那年,家鄉(xiāng)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長都在這場災(zāi)難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當(dāng)和尚,以求溫飽。誰知和尚也并不好當(dāng),不久后的饑荒使得他不得不離開寺院外出化緣。這次外出可以說對朱元璋的一生影響非常大,不僅鍛煉了他的意志,身體,同時也使他初步接觸了一些反元的思想。回到家鄉(xiāng)后不久,由小時的玩伴湯和介紹,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
由于他的睿智與勇敢,很快成為了郭子興的心腹,并取了郭子興的義女馬氏為妻。在郭子興部下期間,朱元璋不斷擴(kuò)大自己的勢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屬于自己的隊伍,這使得在郭子興死后,朱元璋很輕易地就打敗了郭子興的兒子,取得了對這只隊伍的控制權(quán)。
朱元璋并不滿足以得的地盤,他要大占宏圖就要有穩(wěn)定的根據(jù)地,這樣南京(集慶)就走入了他的視線。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慶,并改名應(yīng)天府,自稱吳國公。同時采納朱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良、緩稱王”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為今后的更大的戰(zhàn)爭打下了堅實(shí)的基礎(chǔ)。接下來他在南京外圍大敗陳友亮,鄱陽湖血戰(zhàn)徹底擊潰比自己強(qiáng)大的陳友亮軍團(tuán),消滅浙江的張士誠,沈殺韓林兒,派徐達(dá)、常遇春北伐。逐個消滅了各個勢力,1368年,朱元璋在應(yīng)天稱帝,國號大明,同年將元順帝趕出北京。
皇帝富有四海,全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因此避皇帝的名諱范圍最廣,皇帝的名字,簡直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