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史上秦始皇遺詔真的被趙高篡改了嗎
秦始皇遺詔真的被趙高篡改了嗎?千百年來,秦始皇遺詔的問題不斷地被提起,也不斷地被質疑。實際上,不僅限于始皇帝的遺詔,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遺詔就是一個很難說清除的問題。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統一六國的人,他的遺囑更加重要。那秦始皇的遺囑究竟有沒有被趙高篡改。
所謂遺詔,就是先帝的臨終之言。留言人已經死去,死無對證。接受遺詔的人,往往是深深卷入政治旋渦中心的樞要人物,當然會根據自己的利益處置先帝遺留的種種問題。那么,這些人將如何處理遺詔問題呢?
從歷代的事例來看,所謂遺詔問題,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本無遺詔,后來出現的所謂遺詔,是由處理臨終事宜的人,根據自己的意愿制作出來的。據我們現在所知,明代的遺詔多是如此。二,本有遺詔,遺詔的內容也符合處理臨終事宜的人的利益,于是遺詔被宣揚,被執行。漢武帝死前托付幼子與霍光等人的事情,應當屬于這一類。三,本有遺詔,但是,其內容不合于處理臨終事宜的人的利益,于是遺詔被銷毀隱瞞,再偽造出一個新的來。那么,始皇帝的遺詔問題,究竟應當屬哪一類呢?我們不妨根據上述三種情況來作一個判斷。
小編覺得秦始皇的遺詔問題屬于第三類。《史記》的處理是比較合于史事和情理的。突然死亡的始皇帝臨終前匆匆留言,將后事托付與長子扶蘇,由于筆錄下來的遺言已經被銷毀,所以只留下一句意向性的證言:“與喪會咸陽而葬?!?/p>
扶蘇是長子,他參與喪事就是主持喪葬儀式。秦始皇死在巨鹿郡沙丘,遺體將運回咸陽,扶蘇在上郡,所以召回他到咸陽,與靈柩會合,為父親送終。
這句意向性的證言究竟是誰留下的,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了。不過,始皇帝賜書扶蘇的重大政治意義,當事人之一的趙高曾經作過一個比較明確的解釋,這個解釋見于《史記·李斯列傳》,文中敘述趙高扣留了始皇帝的遺詔以后,直接來見胡亥說:“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
這句話說:“皇上過世,沒有詔書封賜諸位王子,只有一封書信單獨賜予長子扶蘇,長子扶蘇到了咸陽以后,當即立為皇帝,而公子您則連尺寸的封土都沒有,如此一來您怎么辦?”趙高所說的“賜長子書”就是被銷毀的遺詔,內容盡管不清,扶蘇將由此即位成為皇帝的事情卻是明白無誤的。
歷史上是這么說秦始皇遺照被篡改的事情的:秦始皇死后,趙高采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發布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
在得到扶蘇自殺的確切消息后,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令車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陽。為了繼續欺騙臣民,車隊不敢捷徑回咸陽,而是擺出繼續出巡的架勢,繞道回咸陽。由于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尸體已經腐爛發臭。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魚裝在車上,迷惑大家。
到了咸陽后,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李斯依舊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權實際上落到了趙高手中。趙高陰謀得逞以后,開始對身邊的人下毒手。
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覺趙高陰謀后,就上書告發趙高。秦二世胡亥不僅偏袒趙高,并且將李斯治罪,最后將李斯腰斬于咸陽。趙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宮禁,特稱“中丞相”。
秦朝有史官,留有著作《秦紀》,司馬遷應該是根據這部史書寫的秦朝的事情,而且秦朝那么多官員,必定有人著書立說,其中的信息能夠作為旁證。
不過,這些書后人看不到了,司馬遷通過他們的記述,自己重新編寫,后人便可以根據《史記》來了解秦朝的狀況。其實,篡改秦始皇遺照這件事一定也會有秘密的記載的,而秦朝的秘密文件到漢朝則不再是秘密,于是司馬遷可以光明正大的記述了,后人因此便可以知道秦始皇遺詔是被篡改的。
遺詔是皇帝死后才公布的,秦始皇自己生前沒有相關的詔書,所以遺詔本身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而趙高和李斯合謀,之后又殺死李斯,起草偽詔的李斯就是這件陰謀的參與者,他的遺言結合其他旁證史料,就確實了偽詔的事實。
關于秦始皇的遺詔有很多說法,但是大多數人認為遺囑被篡改。因為秦始皇一生精明,不可能將皇位傳給胡亥。但這僅僅是猜測,過去的事情很難在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