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彘” 漢惠帝為何長期不問朝政?
漢惠帝劉盈是劉邦與呂雉所生的兒子,西漢第二任皇帝。他十六歲即位(前195),二十三歲去世(前188),在位時間僅有七年。在這短短的七年時間里,漢惠帝還長期沉溺于飲酒作樂,放縱無度,不問朝政。那么漢惠帝為何長期飲酒作樂、不問朝政?
漢惠帝不問朝政
一種說法認為,漢惠帝長期不問朝政,與呂雉專權有關。
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漢高祖劉邦死后,呂雉開始著手清算曾被劉邦寵幸過的嬪妃。因為戚姬最受劉邦寵愛,其兒子劉如意還曾一度差點被劉邦更立為太子,所以成為了呂雉重點清除的對象。
公元前194年,呂雉命人毒殺劉如意,又把戚姬的手腳砍斷,挖去眼睛,熏聾耳朵,灌了啞藥,扔到豬圈里,然后叫漢惠帝前去參觀。
惠帝看到被制成“人彘”的戚姬,大哭不止,從此病倒,一年多不能起來。他還派人對他的母親呂雉說:“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為太后的兒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
呂雉毒殺劉如意、把戚姬制成“人彘”這件事,被許多人當作呂雉心狠手辣的證據和談資,從而忽略了此事背后所隱藏的、極其殘酷的權力斗爭。
活在呂雉陰影下的漢惠帝
戚姬及其兒子劉如意雖然曾差點奪去了漢惠帝的太子之位,但按漢惠帝本人的意愿,他還是不想殺害戚姬母子。
呂雉準備殺害劉如意,設計把他騙回京城。漢惠帝知道后,親自到霸上去迎接劉如意,跟他一起回到宮中,親自保護,跟他同吃同睡。
漢惠帝這么做,意圖十分明顯,他要保劉如意。但呂雉置漢惠帝的意愿于不顧,最終還是找個機會,將劉如意毒殺,并把戚姬制成“人彘”。更令漢惠帝無法忍受的是,呂雉還讓漢惠帝前去參觀“人彘”。
著名學者易中天先生認為,呂雉把戚姬制成“人彘”并讓漢惠帝前去觀看,這件事可能是司馬遷在編故事,是無中生有的。因為呂雉殺戚姬,沒必要多此一舉又把戚姬制成“人彘”;另外,呂雉即便把戚姬制成“人彘”,也沒有理由讓漢惠帝前去參觀。
不過至簡以為,呂雉把戚姬制成“人彘”并讓漢惠帝前去參觀,不僅是真的,而且還有極強的政治意圖。呂雉這么做,其實是在告誡漢惠帝,當今天下是她呂雉說了算,還輪不到您漢惠帝做主。而漢惠帝在“參觀”完“人彘”后,也終于認識到了這一點,故而從此意志消沉、不問朝政。
漢惠帝無能為力
漢惠帝之所以長期飲酒作樂、不問朝政的第二種說法是,西漢初年,需要休養生息。
蕭何死后,曹參繼任為西漢相國。曹參當相國,秉持黃老哲學,蕭規曹隨、整天喝酒、無為而治。
對此,漢惠帝剛開始時很不滿。他在曹參的兒子曹窋面前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曹參是看不起自己,并對曹窋說:“你回家后,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高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什么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時回家,閑暇時陪著父親,果然把漢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勸曹參。曹參聽后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說,你小子快點兒滾回皇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該說的。
次日上朝,漢惠帝責備曹參為何懲治曹窋?曹參先是脫帽謝罪,然后問漢惠帝,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您的老子誰強?漢惠帝當然說我怎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漢惠帝略加思索,說,您好像真的不如蕭何耶。
曹參不作為
曹參于是說道,這不就結啦,高帝與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
曹參一句話,把漢惠帝頂得無言以對,只好訕訕說道,好了,沒事了,您接著休息吧。
在古代社會,相國便是國家行政之首腦,權力和作用都極大。比如明朝中后期,出了許多荒誕不經的皇帝,但只要內閣輔臣(相當于西漢相國)盡心盡責,帝國仍然可以照常運作。相反,如果相國一旦不理事,則相當于皇帝被砍斷了手腳,他想有所作為,也是難上加難。
漢惠帝時期,曹相國選擇不作為,漢惠帝也就成了政治上的“人彘”,他既無手腳,也看不見、聽不到、說不出。另外諸位不要忘記,漢惠帝當時的年紀才剛剛十幾、二十來歲,上頭還有呂雉,他不選擇整天飲酒作樂,不問朝政,還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