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袁世凱竟差點使朝鮮成為中國的一個省
現在韓國沿用的太極旗,是早在1883年朝鮮還是李氏王朝時,便確立下來的國旗。太極旗可以說是朝鮮最早的國旗,誕生過程說起來既復雜又偶然,而且是實際是咱中國人設計出的太極旗。
19世紀末的朝鮮,依然是咱大清的屬國,不過正在開始崛起階段的日本,當時也已經把侵略勢力深入到了朝鮮。因此當時的朝鮮各種思潮都有,反本國皇帝的、反咱大清的、反小日本的都有,當然保皇的、親咱大清的、親小日本的也都有。于是在這些復雜的背景下,1882年朝鮮爆發了壬午兵變。這一兵變幕后的力量要細說起來很復雜,不過那個時候因小日本還沒成氣候,棒子們一向都喜歡撿軟柿子捏,因此在兵變里遭了大殃的是小日本,連駐漢城的日本大使館都被燒了。
當時以袁世凱等的駐軍朝鮮的清軍將領,率領大清軍隊成功平定了這次兵變,并且袁世凱以此向李鴻章建議,趁此機會將朝鮮劃歸大清的一個省,并在日本還沒成氣候前借機滅了日本。然后由于李鴻章的短視和軟弱,沒有采納袁世凱的建議,傻呵呵地讓小日本撿到了個大便宜,借此強迫朝鮮簽訂了《濟物浦條約》,規定朝鮮須派使臣向日本謝罪。
如此一來朝鮮的李氏王朝的政府,便派出了哲宗的駙馬樸泳孝,以所謂的“謝罪兼修信使”,去出使日本,實際就是去給小日本賠禮道歉。這個樸泳孝后來成了十足的親日派,現在在韓國的歷史書里是個大韓奸,不過同時也是太極旗的名義上的締造者。當時尚處于封建王朝的朝鮮,還沒有正式的國旗概念,不過當時西式思想已經傳入了朝鮮,覺得作為一個國家的代表,樸泳孝連一面國旗都沒有太丟人了。
本來樸泳孝是請求咱大清,想以中國的龍旗作為朝鮮國旗,但被傻呵呵的李鴻章給拒絕,否則現在韓國的國旗可能是龍旗。晚清著名的洋務派代表馬建忠,當時隨同朝鮮使團一起去的日本,這老爺子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建議樸泳孝以太極旗作為朝鮮國旗,于是樸泳孝就這么在去日本的船上,臨時做出了了一面太極旗,舉著臨時畫出來的太極旗去的日本。樸泳孝回國后,將繪制國旗一事向政府作了匯報,受到肯定和贊揚。第二年即1883年,李氏王朝正式頒布該旗為李氏王朝的國旗。
甲午戰爭后日本占領了朝鮮,之后又把朝鮮并入了日本的直屬領土。1919年朝鮮的一些民族主義愛國者,在中國的上海組建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把太極旗作為了臨時政府的國旗。這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主要的領導者是現在被尊為韓國國父的金九,一直存在到了二戰結束,在二戰的過程中,是被反法西斯國家承認的朝鮮政府,有點類似于戴高樂建立的自由法國。而在抗日斗爭中,金九領導下的臨時政府,抗戰功績也超過了抗戰事跡實際是編出來的金大胖,在上海虹口公園爆炸中,曾炸死過多名日軍高級將領。現在的韓國就是這個臨時政府的延續,所以韓國的國旗也就延續了太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