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搶手人才 劉備請曹操勸孫權爭最后悲劇收場
三國時代天下大亂,作為主公的各大公司的老板,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籠絡一批優秀的人才。
而偏巧三國英雄輩出,人才如過江之鯽。
在眾多的各路人才中,如關羽、周瑜這樣的人物就比較搶手,曹操極力挽留關羽,曹操也曾勸降過周瑜。
然而,三國時代最炙手可熱的人才不是關羽、周瑜,不是荀彧、郭嘉,也不是司馬懿、趙云,三國時代最搶手的人才是誰呢?
當然是我諸葛孔明先生了!
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被劉備請曹操勸孫權爭,但最終,他矢志不渝,終生輔佐劉家。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這個典故中國人耳熟能詳,不必說太多。
當年劉備寄居荊州,前途一片渺茫,恰逢荊州名士司馬徽向他推薦“伏龍”諸葛亮。
《襄陽記》記載: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于是劉備“三顧乃見”,“大名垂宇宙”的諸葛亮自此出山。一個待業青年就此找到穩定工作,上來就是老總助理。
那么曹操勸諸葛亮又是怎么回事呢?
這件事記載于《曹操集》的《與諸葛亮書》,這是一封曹操送給諸葛亮的書信。
信中說:“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所謂“雞舌香”,是一種丁香,具有祛除口臭的功用,可以被稱為“古代口香糖。”
那么曹操給諸葛亮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實這是一封勸降信,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雞舌香是漢代宮廷大臣上朝時的物品,漢代奏事要面對面,如果一個人口臭,對方很不好受,因此,上朝前嚼上兩口雞舌香,可以起到去口臭的作用。
根據《初學記》引《漢官儀》記載:“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曹操給諸葛亮雞舌香的含義是,希望諸葛亮來北邊,到漢中央作官。這其實就是變相的勸諸葛亮投降自己
那么孫權爭諸葛亮又是怎么回事呢?
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時,當時諸葛亮代表劉備出使東吳,促成孫劉抗曹聯盟。
就是在這個階段,東吳名士張昭,便勸諸葛亮留在東吳輔佐孫權。
袁子曰:張子布薦亮於孫權,亮不肯留。
這段話的意思是:張昭向孫權舉薦諸葛亮,諸葛亮卻不肯留下。
另外,即便是在諸葛亮作蜀漢丞相大權獨攬的時候,魏國人也沒有忘記拉攏諸葛亮。
《諸葛亮集》記載:是歲(蜀漢建興元年),魏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仆射諸葛璋各有書與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籓。亮遂不報書,作正議。
這個記載是說,魏國三公外加一群名士聯名勸降諸葛亮,要求諸葛亮率蜀漢歸順大魏,但卻被諸葛亮嚴辭拒絕,他寫了一篇《正議》表達自己與曹魏干到底的決心。
諸葛亮以二十多歲的年紀嶄露頭角,獲得了當時三大老板同時青睞,堪稱頂級人才,超級職場贏家。
那么諸葛亮為什么這么搶手呢?
第一, 諸葛亮確實有才干;第二,諸葛亮中心;第三,諸葛亮有名氣,有號召力,能籠絡凝聚荊州集團。
一個既有才能,又有自己團隊的職場經理,同時又對老板忠心耿耿。
這樣的人才誰不喜歡呢?
相比較呂布、司馬懿那種人,雖然能力出眾,但動不動就叛亂,這玩意兒誰能放心?
劉備撿到了寶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