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說戰神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存在謊報戰功?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長平之戰白起將40萬趙軍降卒一舉坑殺,前后殺敵45萬?!袄ㄜ姅?,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乃挾詐而盡坑殺之”,“前后斬首虜四十五萬人”。兩千年來,無數史家文人絞盡腦汁要替司馬遷圓這個事,只可惜總是捉襟見肘,不能圓滿。何以如此?皆因這等說法太有悖常理,破綻太多。
俗話說兼聽則明。讀史書也不能只聽一面之詞,翻翻前后,看看左右,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正確的結論應該是:第一,長平之戰秦軍沒有取得全殲長平趙軍的驚人戰果。第二,一舉坑殺趙軍降卒40萬是白起謊報戰功。
第一個問題,如何證明秦軍沒有全殲長平趙軍?
證據一,一個最多只有幾百萬人口的趙國,一仗損失精銳45萬,戰斗力卻絲毫不減,反而威風八面,豈非怪哉?秦趙再戰,不是秦軍輕松擊敗趙軍,反倒是趙軍擊敗了秦軍,豈非活見鬼啦?
1948年國共開打淮海戰役,結果共軍一仗殲滅國軍55萬,不足國統區總人口的0.3%,國民黨政權立刻土崩瓦解。長平之戰時,趙國總人口不過幾百萬,一仗超過總人口10%的精壯被殺,它居然安然無恙,而且戰斗力絲毫不減,太有悖常理。
長平之戰后,秦國緊接著出動大軍攻打邯鄲。邯鄲城并沒有高山險阻可以據險而守,老打敗仗的魏惠王就曾經攻陷過邯鄲?!岸辏夯萃醢挝液悺???墒侨螒{秦昭王傾全國之力,幾度易帥幾度增兵,打了兩年又四個月,卻始終未能克城,豈非見鬼啦?“五大夫陵攻趙邯鄲。四十九年正月,益發卒佐陵。陵戰不善,免,王龁代將?!薄耙姘l卒軍汾城旁。”“龁攻邯鄲,不拔,去”。
不僅如此,在這兩年多時間里,秦軍甚至沒能圍死邯鄲,趙王的使者可以往來自如出使列國,平原君趙勝更是親率一個龐大的使團出使楚國,千古未有。
更有甚者,趙軍又在邯鄲解圍后的次年主動出擊,擊敗了信梁統帥的秦軍?!笆辍保摆w將樂乘、慶舍攻秦信梁軍,破之?!?/p>
還有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之后,燕國出動兩千輛戰車分兩路向趙國發動進攻,有文字說兵力總數達到60萬,卻被趙國打得大敗。南線主帥相國栗腹被殺,北線副帥卿秦和列侯樂閑被俘?!把嘧淦鸲?,車二千乘,栗腹將而攻鄗,卿秦將而攻代,廉頗為趙將,破殺栗腹,虜卿秦、樂閑”。
這還沒完,趙軍又乘勝追擊,進攻500里包圍燕都猛攻,燕王數次求和,最后只得割讓大片土地這才作罷?!傲H逐之五百余里,圍其國。燕人請和,趙人不許?!?。
趙軍的神勇并沒有就此完結,不久,趙國又奪回了上黨郡。直到數年后秦始皇的父親秦莊王繼位,秦將王龁再次進攻上黨?!八脑氯帐常觚喒ド宵h”。
秦趙間這樣的實力對比,勝負顛倒,足以說明白起所說的長平大捷有假。
證據二,秦軍在自己傷亡過半的情況下,如何迫降趙軍40萬?
按照白起自己的說法,長平之戰秦軍自己傷亡過半。“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從秦軍后來攻邯鄲的疲態,以及信梁軍被趙軍擊敗來看,白起這一說法是可信的。
問題來了。按照司馬遷的記載,趙軍40萬投降之前,只戰死5萬11%,而秦軍則傷亡過半50%。秦軍戰死了多少?按照《史記》的記載,秦昭王親自赴河內部署作戰,并下令全國15歲以上男丁均赴長平參戰。“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比绻剀娍偙εc趙軍相當,45萬,那么在趙軍投降前就已戰死了22萬?!秾O子兵法》云,“十則圍之”。如果秦軍總兵力100萬兩倍于敵,到趙軍投降時就已傷亡過半死傷50萬人。也就是說趙軍只用5萬人的傷亡,就使秦軍損失了50萬人,戰場上滿眼都是秦軍的尸體,如此一來趙軍為什么要投降?再用5萬人的傷亡豈不把秦軍全部消滅了嗎?
證據三,方圓百里的戰場,趙軍已開始分頭突圍,如何能齊刷刷同時投降?
《史記》記載,趙軍40余萬并非龜縮在一處,可以一聲令下全部投降,而是已被分割開來?!摆w軍分而為二?!卑偃f人的大戰,自然也不可能修一道長城把幾十萬人圈雞一般圈在其中。此時趙括一聲令下突圍,各路人馬分頭逃命通訊中斷,突圍的人多包圍的人少,四周又都還是韓國趙國的城邑,向西可以奔太原,向北可以奔閼與,向東可以回邯鄲,向東南可以去安陽,趙軍為什么,又如何能一起投降?
結論顯而易見,長平之戰趙軍因主帥趙括被射殺,全軍潰敗也許不假,但是并沒有受到重創,更沒有一舉被殺45萬,反而是秦軍四面包圍,兵力單薄,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死者過半,國內空”。
第二個問題,如何證明坑殺40萬降卒是白起謊報戰功?
證據一,從戰事進展來看,長平之戰趙軍突圍之后,秦軍還在忙于占領上黨太原之時,秦昭王卻不讓拼盡全力的秦軍休整,也不顧孫子正為質趙國,下令五大夫王陵攻邯鄲。四十八年“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趙邯鄲”?!八氖四晔拢n獻垣雍。秦軍分為三軍,武安君歸,王龁將伐趙武安、皮牢,拔之,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韓上黨?!?/p>
秦昭王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應該是得到自家的戰報,相信趙軍主力已被全殲于長平,邯鄲唾手可得。
證據二,白起一反常態拒戰,讓人不能不懷疑其心中有鬼。
四十九年,秦昭王命白起替換攻邯鄲不力的王陵,被白起拒絕。可是白起給出的理由卻十分牽強:
1,“邯鄲實未易攻也?!蔽夯萃踉诓⑽粗貏撢w軍的情況下就曾攻占過邯鄲,可見并非“實未易攻”。
2,“且諸侯救日至。”你如何斷定諸侯救兵馬上就到?長平大戰你怎么不怕諸侯救兵?而實際上魏無忌竊符救趙是在一年之后。
3,“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你不是把趙國主力45萬都殺光了,趙國豈不更空?以秦軍剩下的一半兵力25萬,還打不過邯鄲一群老弱婦女?
4,“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贝藭r秦軍已經占領武安、上黨、太原,何來遠絕河山?武安離邯鄲只有30公里,且一馬平川毫無阻隔。
這之后秦昭王下令命白起出戰,還派相國范雎登門勸說,可是卻被白起稱病拒絕?!扒赝踝悦?,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p>
四十九年正月,秦昭王下令增兵,仍無進展后,罷免王陵命王龁接替。王龁又猛攻邯鄲數月,仍不能克城?!扒赝跏雇觚喆陮ⅲ司旁聡悾荒馨?。”
秦昭王再次強令白起出戰,遭拒絕后,又讓相國范雎勸說,同樣被拒。 “秦王聞之,怒,強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應侯請之,不起?!?/p>
這等怪事豈非千古未聞?
證據三,司馬遷屬文暗示,其祖司馬靳因坑殺趙降卒事,被與白起同時賜死。
五十年十二月,“靳與武安君阬趙長平軍,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司馬遷此處的文字十分有趣。為什么要說“坑趙長平軍”還而賜死,而不是“長平戰罷還而賜死”,或是“自太原還而賜死”?實際上,白起、司馬靳被賜死是在長平之戰兩年多之后,是在邯鄲大潰,上黨太原等河內之地丟失之后,秦昭王才發怒賜死二人。
習慣上人們都說白起被賜死是因為功高震主。那司馬靳無名鼠輩,何來功高震主?很顯然,司馬遷這是在暗示,其先祖司馬靳和白起的死,與“坑趙長平軍”有關。為什么因為坑殺趙長平軍被賜死呢?自然不會是秦昭王有現代文明思想,怪罪白起殺降犯了戰爭罪。能夠解釋通的理由是,這個時候秦昭王的孫子子楚從邯鄲逃回來了,告知了趙國的真實情況。而且緊跟著秦軍在邯鄲大潰,秦副將鄭安平率兩萬秦軍投敵,河東郡守棄地逃跑,河內四郡悉數丟失。秦昭王因為早已嘉獎了長平大捷,不肯認錯丟臉,便含糊其辭賜死二人,以懲戒其欺君誤國,算是罪有應得。
至此,長平之戰坑殺趙軍降卒40萬是白起謊報戰功,當無爭議。
至于《戰國策》中說范雎從中作梗,延誤了攻打邯鄲的時間,此說時間上講不通,秦軍還沒結束長平之戰,便開始攻打邯鄲,范雎沒有作梗的時間。
還有說河北有長平之戰紀念館,挖出了尸骨可證坑殺之事。現代考古技術檢測尸骨還無法精確到某一年,碳十四能夠確定的時間跨度是一百年??v是能夠確定是秦昭王四十七年的尸骨,又如何能判定是趙軍而不是秦軍?是投降后被殺而不是沙場戰死呢?當旅游景點可以,作考古證史,不足為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