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為什么后來成了武財神
關羽,關二爺的英雄事跡,估計年齡大的人都聽過或看過關于關二爺的事跡。
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吧。
關羽,字云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關羽本是三國時代的一個歷史人物,根據西晉陳壽的《三國志》,關羽是個亂世英雄,長著一臉絡腮胡須,作戰(zhàn)很是勇猛。
后因荊州戰(zhàn)事失利,關羽死于現在的湖北安遠一帶。關羽的一生中,被封過兩次,一是在為曹操斬顏良后被封為“漢壽亭侯”,還有一次是在死后被蜀國追謚為“壯繆侯”。
只是有個問題,在當時所有的史料都沒涉及他是神。
那么,關羽怎么成了財神的呢?
首先,關羽會算賬,曹操曾收買關羽,給他送禮。但關羽沒有要,只是將曹操賞賜的財物都一樣不少的悉數清點留下,還附上了一本依照“原、收、出、存”記載得一清二楚的帳冊。
關羽這種簡明的記賬法,被后世的傳統商人照搬照用,被世人稱為“商用薄記法”的設計發(fā)明者。
如此一來,關羽既有經濟頭腦,又有算帳能力,還以信義著稱,這些恰好是商人的立足之本,便順理成章地被商人尊奉為“財神”,為區(qū)別與“趙財神”,就把關羽尊奉為“武財神”。
統治階級需要,皇權正統學說傳播需要土壤,就需要一個維護正統道義的有力形象。而在民間和史實中,關公自身的智勇忠義原形可塑性很強。
關公流傳最廣的是忠義,而這也正是統治階級所需要的。所以后來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都有加封關羽的事跡。
南北朝,當陽縣玉泉山首建關公廟。隋朝時出現了大量的有關關公的神仙故事,到了唐朝,關公廟增加,文人墨客詩文或碑帖中常提及關公,并開始出現在家中懸掛關公神像。
宋代封為“顯靈王”、“忠惠公”、“祟寧真君”、“胎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壯穆義勇王”、“英濟王”。
元朝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萬歷十八年“協天護國忠義帝”、四十二年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帝君”。
到了清代,清統治階級認為自己能入主中原是得到了關公的神佑,所以,順治皇帝特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城綏靖佑贊宣德關圣大帝”。
民國時期有的地方將關羽與岳飛合祀于武廟。
宗教需要,因為關羽在民間口碑好,一個宗教如果說關羽是我們的某某神,就像現在廣告說明星在使用我們的產品一樣,有良好的宣傳作用!
因此,道教將關羽奉為“關圣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
佛教界擔任了警衛(wèi)局局長,位居伽藍殿之尊。